满怀期待踏入营门,缘何最终失望而归——
高校学子:人尽其才呼唤精准征集
2016年3月7日,全国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2013年从天津警备区退伍的郑炜,作为优秀大学生退伍士兵代表,受邀参加了这次活动。
2011年12月参军入伍后,郑炜利用在天津师范大学的专业所学,积极发挥文艺特长,并系统接触播音主持的相关业务,从主持连队晚会开始,一步一步实践锻炼,最终登上了原北京军区的舞台。退伍返校后,她利用在部队的积累,潜心学习,今年5月4日她以高出分数线66分的好成绩,被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系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然而,调查中记者发现,多数大学生士兵并没有郑炜这样幸运,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士兵所学专业与部队所需专业不对口、不沾边。大学4年专业为生态环境的某部大学生士兵唐达发现,相较于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基层连队并没有与自己专业适合的岗位,考虑到考军校自身年龄又偏大,不利于今后发展,两年义务期满,尽管对军营万分留恋,最终他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告别。
一位某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满腔热情地参军入伍,不承想被分到了一个偏远山区的后勤仓库。每天面对绵延的群山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站岗执勤生活,他时常感叹理想和抱负得不到实现。
调查中,许多退伍大学生士兵向记者反映,他们当中大多数在部队所从事的专业,并不需要多高的文化,颇有一种“浑身是劲使不上”的感觉。这与他们参军前的美好期待形成反差,以至于不少高校学子满怀期待地踏入军营,最终失望而归。
“入伍征集地没有很好地按照大学生所学专业合理选送,到部队后在定岗定位上又较为粗放。”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荣森之认为,岗位配备不够科学、育人眼光不够长远、政策调整不够到位,是造成大学生在军营不能人尽其才的重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采访中,“实行订单式征集”成为很多人的呼声。所谓订单式征集,就是根据部队所需大学生数量、专业向院校提需求,院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落实的征集方式。
“并不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适合军营,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学生入伍比例的多少,征集大学生士兵,部队也要有发言权。”某部一位领导向记者如是说。
正如这位领导所言,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部队。如何把最合适的人送进部队,山东省高密市的做法值得借鉴。这个市人武部借鉴现行国防生培养模式,依托高中团委成立国防后备生办公室,把品学兼优、有参军意向的高中生培养为国防后备生,待他们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择优选送到部队。这样既从根子上解决了思想退兵问题,也很好地化解了大学生担心入伍后学业荒废、年龄偏大影响发展等忧虑。
让大学生士兵自主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单位服役,也能调动他们参军入伍的积极性。鉴于此,去年,原济南军区在山东、河南两省所有县级征兵办公室全面推行使用“兵员征集定兵辅助决策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应征青年可以像高考填报志愿一样填报1至2个自己向往的部队,由计算机根据报名情况自动分配去向。
其实,让高素质兵员进入军营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在火热军营人尽其才,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才是关键所在。
大学生张金去年入伍到天津警备区,学程控专业的他很担心分配到连队后荒废了专业,但在新兵连他就打消了这一顾虑。
原来,天津警备区针对大学生士兵建立专属人才电子档案,对其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学术特长、在校成绩等要素建立数据库,并根据院校专业及成绩进行综合排名,对重点院校、专业进行特别标注,按照学用一致原则进行初次分配。新兵一下连,张金就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市话维护连服役。
“让部队真正需要的大学生入伍,入伍后把他们真正培养成才,这样自然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姚小旋认为,让大学生士兵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战斗力生成服务,才是征集大学生士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