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初心长留天地间——献给百年来奉献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

来源:新华社作者:丁小溪、胡浩、高蕾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4-04 18:45

叩问初心

生命最后一个月,即便从院长变成了病人,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也从未放下过工作。

病床上,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

2个小时内改造门诊部;3天内完成全院既有其他疾病患者转移;对西院区整体改造并建好300张隔离床位……满满当当的时间表,一刻不得休息,直到生命的终点。

“他总是这样,忙到没有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刘智明的同事、武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珣说。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

面对这些危难关头尽职责、挑战面前勇担当的共产党员,人们无数次地想要寻找、叩问初心。

——生死考验下,是怎样的力量激励着他们屡仆屡起、至死不渝?

“我们是贫贱夫妻,我们看王侯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我们不怕穷、不怕苦。我们要安贫乐道。这个‘道’就是革命的理想。”在生活极为艰难、随时都有可能被捕牺牲的情况下,恽代英这样告诫妻子。

他认为“主义”是一个“有力量的东西”,愿牺牲一切为之奋斗。

认准了真理,就一往无前。

1924年春节,出生于地主家庭的吴焕先,把自己从学校带回来的马克思像恭恭敬敬地贴在家里的供桌上方。

“这位大胡子外国老头儿,可是个好老头儿。他的名字叫马克思。他是我们穷人闹革命的导师。按照他的方法干,我们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新社会。”吴焕先对家人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入党后,吴焕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的佃户、债农请到家中,当面把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烧个一干二净,彻底背叛了自己的地主阶级家庭,坚定走上了革命道路。

吴焕先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得到红二十五军全军将士的爱戴。1935年,年仅28岁的他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相信真理的瞿秋白,哼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赴死,微笑饮弹。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相信真理的殷夫,置生死于度外,只想做带给人间光明的普罗米修斯……

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为了追求真理以身许国、浴血奋战,铸成今日中国之富强基底。

——时间长河里,是什么让他们宵衣旰食、夙兴夜寐?

1962年,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任职。

那时的兰考正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

风沙最大时,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时,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流势;风雪铺天盖地时,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

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肝病,焦裕禄常痛得直不起腰,但他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密码,就隐藏在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赤子情怀里,在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的默默奉献里,在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真抓实干中……

——穿越风浪,是什么让他们不断自我提升、永立时代潮头?

工作30年,租房28年,先后搬家6次,最后一次,4个纸箱里装着的全部“家产”,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就是68本荣誉证……山西大同市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原主任、共产党员李培斌50年的人生,活得踏实,活得亮堂。

正直如山,清廉若水。

翻开他的日记本,这位来自基层的人民调解员对自己有着严格的检视:

“始终保持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埋怨”“坚定廉洁底线,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沾”“防微杜渐,抵制诱惑,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在他撰写的《清贫》中如是说。

生命无法不朽,但可以创造不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