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长的“轻”与“重”,根子不在排长身上
“对不起,同志,请问您找哪位?”“我是连队排长,你是几排的?”
去年9月,某旅“青州连”排长童超参加完集训,回到自己连队遇到一件“囧事”,被本排的岗哨拦在连队门口。原来,童超不在的这段时间,连队所在营进行了编制调整,这名岗哨就是排里的新面孔。
“长期在外集训,排里的情况还真掌握不及时啊。”童超感慨说,长期不在岗位,“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事小,训练成绩下滑、全面建设水平下降,事就大了。
记者参加某旅基层主官集训,旅里请一位“老基层”传授带兵心得。这位“老基层”讲了一个“空城计”带兵的故事,发人深思——
某位连长上任时,恰逢指导员外出学习。他一人挑起全连的担子,啥工作都一手抓亲自干,连队排长开始也想帮着干,但一看啥都帮不上手也就懒得管了,正好图个清闲。时间不长连队出现一个怪现象:连长在位时,兵都很老实,连长一离开,连队就“开锅”。这位连长外出时不放心连队,便琢磨出个“空城计”的办法:每次离开营区,他都让文书在连部的烟灰缸里燃上烟,一支接一支,兵看到烟头在冒烟,判断连长没走远,谁也不敢咋呼……谁知“空城计”很快被识破,他更不敢随便离开连队了,后来竟累病住了院,他感慨道:“诸葛亮手中无兵才上演‘空城计’救急,要是战时我这个连长牺牲了,连队难道就不打仗了?”
“婆婆”不放心,“媳妇”难下手。采访中许多排长坦言,连队经常性工作中上有连长指导员、下有士官和班长,一些连队干部在带兵过程中存在“一杆子插到底”的现象——布置工作不通过排长,而是直接找班长,或者只是把排长当成“传话筒”“中间人”。既然连长指导员对下级职责范围内的事管得过宽,包办得太多,个别排长也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支配下,当起了“旁观者”,“主官忙得团团转、排长没事干”。
“无论是排长的不能承受之‘轻’还是不能承受之‘重’,根子不在排长身上。培养使用排长绝不能‘忙起来随意用,打起来不敢用’。”记者连续多日在东部战区陆军部队调查采访,不少部队领导认识更为深刻——
排长岗位“轻”与“重”失衡的“跷跷板”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基层管理的“制度砝码”权重偏弱,反映的是干部培养的“人才视角”有待转变,透露出的是人才建设“源头工程”有待加强。
让排长的本职角色“重”起来,让排长的杂务包袱“轻”下去
“3个借调请示没要到一名排长!”这是发生在某旅的一件事。
该旅炮兵营指挥连排长熊科军事素质过硬,文字基础好。去年底,作训科针对年底人手不足实际,打算将熊科借调到机关帮助工作,此外组织科、战勤计划科也摆出种种理由,想要“挖”到这名优秀排长。
最终,旅党委研究后发现,熊科在基层的任职时间仅1年10个月,于是对3份借调请示都亮起了“红灯”。对此,旅长、政委态度一致:排长不干满规定的任职时间,谁也不能动。
老话说“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在其位”的前提必须不能“动其位”“扰其心”。这个旅党委专门作出“五不准”的硬性规定:即不准各业务部门单独向连队布置未经旅领导协调确定的工作;不准下发干涉基层正常工作的通知;不准随意借调基层干部到机关帮忙;不准向基层索要文字材料;不准向基层要公差干私活,此外还制定《排长队伍成长建设和管理措施》,规定任现职不满2年的排长不得参加各类与岗位需要无关的活动,机关借调人员一律由借调部门写出申请,交由机关办公会讨论实行。
当这个旅用法规为排长“减压力”时,另一支部队则用实打实的权责职能为排长“添活力”。
走进某旅装甲步兵连,记者看到一张“支委分工一览表”。每名排长支委牵头负责连队建设中训练、后勤、管理、教育的一项重要事务,组织连队训练、生产、施工,给连队官兵上政治课、军事课,同时还把每名排长支委分工负责的具体工作、承诺完成的时限、落实情况和责任人进行张榜公布。该连党支部安排排长池金城带队参加野外乘员驻训,他主动协调各项工作,重活、脏活抢着干,把驻训工作组织得有声有色。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部队正在按照战斗力标准推出各种举措,让排长的本职角色“重”起来,让排长的杂务包袱“轻”下去。
走进某旅合成一营一连,记者看到,从院校刚毕业的新排长沈万和当兵14年的老班长刘伟签订了《师徒结对帮带协议》。该营教导员林金荣说,刘伟精通装甲车辆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是旅里公认的带兵能手,先后参与6任新毕业排长带训任务。他们为每名新排长配备一名专业技术精的士官班长、一名军政素质高的连队主官作为“成长导师”,帮助新任排长克服“水土不服”现象,尽快提高第一任职能力。
近3年来,这个旅有百余位基层排长在比武竞赛、演习保障、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显露身手,大多数排长逐步成为“基层通”“业务通”,有27名排长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
“排长岗位是干部生长的起点和源头,是战斗力建设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掂量不出排长的轻与重,也就掂量不出一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轻与重。”该旅领导说。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