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川船队完成跨大西洋航行 跨越5700海里抵达里约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寒 姬烨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8-01 08:46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7月31日电 “北京时间”与里约的缘分

新华社记者张寒、姬烨

一艘帆船,五名水手,16天,5700海里。郭川船长和他焕然一新的超级三体船“北京时间2022”号横跨大西洋、躲过无风带,一路劈波斩浪,终于在7月的最后一天、北京申冬奥成功一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抵达将于五天后迎来奥运会盛大开幕的里约热内卢。

这是南半球这座“上帝之城”的一个典型冬日。早上天色四沉,不用加滤镜,取景器里也是一片墨色;及到正午前后,阳光遍撒两山一滩,一切都变得鲜活起来。

9点左右进入瓜纳巴拉湾的“北京时间2022”号就锚泊在碧海蓝天间,她火红的三体船身、堪比十层楼高的主帆和船头鲜明的金色红星,引得见惯了游艇、白帆的巴西人纷纷驻足观看,那场景和她法国母港滨海特拉里尼泰的驳船码头一般无二。

乍冲进这片艳阳里,连经几夜海上风雨的郭川船长整个人都被点亮了,连声赞叹“一切都那么完美”,而原名“中国·青岛”号的这艘超级三体船能在7月31日抵达里约,也让他感慨冥冥似有天意。

“我生在青岛、住在北京,我的船也承载着中国两座奥运城市的英名;而今天来到里约,就是三座奥运城市在奥运年的会师,”他说。

奥运期间,“北京时间”号会锚泊在瓜纳巴拉湾的里约游艇俱乐部,按照船长的想法,一方面致敬奥运,另一方面也要向世人展示,中国不仅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还将举办一个更成功的冬季奥运会。

然而一个月前,郭川团队还在考虑取消前往巴西的行程。

完成2015年北冰洋创纪录航行和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后,“战功”硕硕却也伤痕累累的“中国·青岛”号超级三体船被送回位于法国西海岸的母港进行船体维护和维修。经过四个月的全面改装,直到今年5月19日才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下水,而郭川下一个冲击世界纪录航行的目标也明确了。

作为全球仅有六艘的超级三体船之一,郭川的“中国·青岛”号之所以稀罕,一方面因为操作技术难度大,另一方面也因为航行费用不菲,滨海特拉里尼泰为了留住这张世界帆船圣地的“名片”,只向他收取极为优惠的停泊租金,但船只要开出去,每天的花销就是几万人民币的量级。

郭川的新目标是挑战旧金山和上海之间的单人不间断横跨太平洋纪录,这意味着他首先必须把船完好无损地泊到旧金山,挑战完成后再送她回母港,而对于这么一艘帆船巨无霸来说,传统的汽车运输、船舶运输都不可能实现,只能通过海上送船的方式,成本之外,路线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因为训练和航行连续错过两届奥运会的郭川认为,最理想的路线是先驶往里约,再经巴拿马运河前往旧金山,这不仅是最佳“运船”路线,也是自己作为一名心怀奥运梦想的中国航海家的使命。

为了这个目标,郭川船长从5月到法国,开始了两个多月艰苦的海上训练。然而与此同时,航行赞助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整个团队都为充满变数的奥运之行感到灰心丧气,船队总经理刘玲玲无奈中只好向船长提议,准备放弃里约之行,推迟从法国出发的时间,选择直接从法国航行到旧金山,再进行单人横跨太平洋的创纪录航行。

但郭川不想放弃。“奥运会是传递体育与世界和平的最佳时机。我的船桅上的五星红旗一定要飘扬在里约的海湾里,代表中国航海家向奥运会献上和平的祝福,”他说。

6月中下旬,转机突现。北京新媒体集团的总经理蒋虎非常认可郭川船长的勇气和他的航行所代表的意义,愿意克服困难促成此事,并表示会尽其所能拿出一切资源支持郭川航海,促成双赢。这位资深体育人还带来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创意——通过“北京时间”网站和客户端直播郭川船队横跨大西洋的壮举。

短短十天里,郭川的航行计划先后得到北京电视台、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组委会的支持,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青岛”号暂时更名为“北京时间2022”号也得到了青岛市体育局的认可。

就这样,涂装一新的“北京时间2022”号于7月16日如期踏上航路,郭川和他的四名中法船员一起,沿着大胆选择的一条非传统航线,有惊无险地乘着南半球信风完成了险些流产的“川越大西洋,直达里约”行动。

正如青岛体育局局长纪高尚所言,从“中国青岛”到“北京时间”,郭川这艘超级三体船的更名本身就体现了帆船运动宽广的大海情怀,而他的这次航海活动既是对中国帆船运动的一次全球性宣传推广,也“充分诠释了中国体育挑战极限、追求和平的精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