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批评不可取
■颜君慕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年轻人尤其如此。对他们进行批评,帮助纠偏纠错,无可厚非。然而,有少数干部骨干却将批评奉为教育的圭臬,动辄就拿着放大镜“挑刺”,一有不顺眼就将人训斥一顿。这种做法,看似为了督促下属改正缺点错误,实际上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有时反而损害官兵关系,影响部属的身心健康。
在管理工作中动辄批评,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同志错误地把批评当严格,严格管理就得严厉批评。其实不然,严格管理是依法管理,按规章制度管理。严格管理并不排斥信任、关爱和温暖,不排除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同志感到,作为下级就是要讲服从,上级批评下级顺理成章,能不能接受都要接受。这样看待彼此关系显然是不正确的,不只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个性和行为习惯,从内部团结来看,也需要对部属给予人格上的尊重。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遭受频繁和过度的批评后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一是陷入自我怀疑,降低对理想目标追求的预期,对成长进步失去信心;二是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对对方的认同度,拉开彼此间的距离。年轻一代官兵成长在相对优越的环境,自尊心较强,对待外界批评比较敏感。如果批评过于频繁或方法不当,既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也易损害官兵关系。实践证明,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官兵工作效率往往更高,更富有创造力。反之,斥责之声总在左右,其精神状态必然不佳,干事创业的激情定会受到遏制。
“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对犯了错的同志,必须真心理解、热忱帮带,坚持鼓励鞭策为主。当然,强调真心理解,不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纵容和袒护,对错误视而不见,而是在坚持原则下的体谅与宽容。即使要作严厉的批评,也要就事论事、言语适当,不过激过头,努力做到让人心悦诚服。如果不是这样,动辄一顿呵斥,看似严格要求,实为精神上的打击。有时还会使人麻木不仁,甚至破罐子破摔,这就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