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马駉”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何耀彬 张少波 特约记者 张能华
马駉上门看望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姚宝珠。
司机高海龙给马駉(前排右一)和战友送来了锦旗。
赵子文、朱兵正摄影报道
原来你叫马駉
几乎就在史鑫宝投票的同时,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农民工王瑞宝也在手机上点击了投票图标按钮。
去年9月13日中午,平泉市中医医院。经历了2个多小时“黑暗时刻”的王瑞宝在病床上醒来。
车祸发生时,王瑞宝只来得及惊叫了一声,便昏了过去。他不知道的是,当时两车相撞产生的火星已经点燃了油箱泄漏出来的汽油,火苗瞬间蹿到半人高。更可怕的是,一个液化气罐正被火焰炙烤着,随时有可能爆炸。
一丝丝光亮透入眼眸的同时,王瑞宝就听到床前的护士讲,他是被两个穿军装的人从火里“抢”出来的。
其中,一名军官来不及做任何防护,徒手从火里抱出了液化气罐,还替他垫付了医药费。
忍着骨折带来的疼痛,王瑞宝向前来商量赔偿事宜的司机高海龙开出了第一个“条件”:先帮我找到恩人!
“他们是谁?人在哪里?”
事发当日,高海龙头脑里一片空白,根本记不清那天救人的军官长得是个啥样子了,“当兵的全都一个样,腰板儿倍儿直。”
“一定要找到他们!”高海龙马不停蹄地四处走访、询问,几天下来却没有什么进展。
“要不去武装部打听打听?”一位当过兵的朋友建议高海龙。开着车,他一溜烟地来到了当地武装部。
“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把这两个‘硬核小哥’找出来!”平泉市武装部政委王谆听完事情的经过,给高海龙吃了颗“定心丸”。
怎么找呢?就从身着军装这个线索入手!王谆用手机搜索出各类军装的图片,一张一张翻着,让高海龙辨认。
“就是这种衣服!”刷到第7张图片的时候,高海龙喊出了声。
平泉市不大,只有3家单位的官兵身着这种军装。王谆拿出驻军单位联系表,拨通了某信息通信基地所属某部一排排长马駉的电话。
“没错,就是你!原来你叫马駉,可算是找到你了啊!” 高海龙一听到电话里的声音就确定自己找对了人,兴奋地冲着电话喊了起来。
找不到人着急,找到了没见着人也着急。
那一晚,高海龙连夜写好了感谢信。次日中午,他拿到加急赶制好的锦旗,就一脚油门奔向市西郊的马駉所在部队营区。
半个月后,王瑞宝办理完出院手续,在家人的陪同下来见马駉和上士章京生,并送来一面锦旗和感谢信,“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没命了。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
“军民鱼水一家亲,危难时刻见真情。”递过镶着这14个字的锦旗,看着马駉胳膊上清晰可见的烫伤印痕,王瑞宝哽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