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谱写亚洲文明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作者:费萨尔·基德瓦伊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5-18 10:10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有些自相矛盾,明明世界变得更加紧密、更加互联互通,排外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壁垒却在全球各地制造更深的分歧和鸿沟。没有庆祝文化的多样化、也没有相互学习借鉴,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却抬起了它们丑陋的头颅。

为了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走得更近,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首次发出倡议,号召亚洲国家进行对话。长期以来,习近平主席一直是跨文化交流的坚定支持者和贡献者,他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随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5月15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的愿景变为现实。

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主席坚持推进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学习。他曾说过:“文艺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

近年来,反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安全威胁和所谓“文明冲突”时有发生,在这一国际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倡议显得更加正确。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恰逢其时。他强调通过文化、对话和相互理解来搭建桥梁,这将在亚洲引起共鸣,也会在全世界得到认同。特别是对那些希望推动商品和贸易流通变得更加公平的人们,那些想要利用不同的文化工具,譬如电影和民俗,创造一个多边世界的人们,那些寻求分享他们的传统,譬如美食,来构建一个不同民族、种族和风俗的大熔炉的人们,习近平主席的呼声会更加真切。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比中国更能展现这种包容性。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一直保护和弘扬自身的文化,同时鼓励本国民众学习他国文化。这种开放和包容,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今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周游世界,他们中有许多人在其他国家定居。与此同时,放眼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外国人正在学习汉语,他们想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东京到阿布贾,中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进入千家万户,中国菜在几乎每个国家都受到欢迎。

与之相似,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和工作,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在中国扎下根来。通过电影或美食,外国文化的影响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所有国际知名品牌都进入了中国市场,从家居装饰到先进技术,它们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重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是时候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倡议,开始为推动文明进步、加强相互尊重、深化彼此友谊、拆除障碍阻碍而努力了!

(本文作者为印度记者费萨尔·基德瓦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