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主张”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来源:南方网作者:徐江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9-05-17 17:56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5月1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5月15日《人民日报》)

孟夏的北京,鲜花盛开,风清气爽。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充分展示兼收并蓄、共同进步的文明理念,展现亚洲文明绽放的多彩魅力,彰显亚洲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对于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推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表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态度。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放眼当今世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千里之遥变成咫尺之邻,人类的文明交流从未像今天这样便利。但世界并不太平,冲突与纷争并未停止,傲慢与偏见依然存在,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以及针对特定国家、文明的威胁论层出不穷。显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唯有秉承平等谦逊、虚怀若谷的态度对待各种文明,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一种文明才能不断获得发展与进步。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舒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气度。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因为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所创造的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各具姿容。每一种文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中生长起来的,体现着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代表着一方文化的沃土和绿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每一种文明都彰显着思想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意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只有既发现自身之美,又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实现相互欣赏、赞美,才能真正达到和而不同、和合共生。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呈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智慧。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因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和文化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历史。如此,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才会姹紫嫣红、生机盎然。我们才能看到,今天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共同构成的绚烂多彩的人类文明图谱。可以这样说,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历史发展相伴而生,与各个国家、民族的进步如影随形,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要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精神,多沟通、多对话、多协商,就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更好地维护和促进文明多样性,为世界文明繁荣注入新动力。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彰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眼光。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因为在人类的整个文明史中,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强大动力。实现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进步,开创世界文明繁荣发展的新未来,不断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