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始终坚持循序渐进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我们的改革开放都在稳步推进。40 年来,我们没有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搞所谓激进的“休克疗法”,而是适应国情,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选择了循序渐进、由点到面和上下联动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方式,把立足于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一定地区或改革领域开展试点,在对试点进行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再加以推广,由增量扩及到存量,由局部扩大到整体,由微观扩大到宏观,逐步走向全国“一盘棋”。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大力倡导的改革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
邓小平曾多次精辟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必须靠敢闯敢试。1992年视察南方时,他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一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它通过分区域、分领域的试点试验进行试错,强调从干中学、在学中干,有效降低了改革的信息成本和风险,既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又通过有效的推广机制使成功经验能够迅速普及,调动了改革主体的积极性。
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山之石是在农村摸到的。1978年,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代表的改革家群体,遵循“摸着石头过河”方法论,以农村改革为起点,支持安徽、四川等地率先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试验,积累经验后向全国推广。具体做法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实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在农村行政管理方面,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由乡政府行使行政职能,将原来人民公社所属的经济组织,经过整顿合并,组成新的经济实体。允许和鼓励发展个体经济,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农村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城市改革提上了日程。进行城市改革,也是先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环节做起,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承包制、租赁制,逐步发展民营企业,同时通过引进外资,建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形成了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城市改革的发展又推动了价格、金融、财税、国企等制度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制的改革也逐步展开。就这样,我国的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到市场、由沿海到内地,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外围到中心,循序渐进、稳中求进;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实践证明,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是最睿智的策略,是最务实管用的一种改革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改革开放的路径逐渐由“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演进。在新的形势任务和历史条件下,还需要不需要渐进式的改革呢?当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和传统不能丢。这是因为:首先,决定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些基本条件,如改革的性质、方向、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都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强调“顶层设计”也不能放弃“摸石头”,还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很好地结合起来。习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其次,进入新时代,中央虽然能够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整体性的“顶层设计”,但实施起来,仍然需要基层探索,需要循序渐进、稳中求进。所谓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指的是由中央统筹规划部署改革方略,同时鼓励地方和人民群众自主探索改革的路径与具体政策举措。新时代改革方法论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中央授权地方开展改革试点,取得试点经验后纳入顶层设计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推动全局性改革起到了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如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等积极稳妥推进,既分散了社会风险,减少了决策阻力,又降低了治理成本,形成了示范效应。“凡改必试”,已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创新之举。再次,随着形势发展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知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冲突,这就更加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更加注重民主决策,更好地进行协商、沟通,避免操之过急、盲目从事。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安排,广泛调动各层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寻求改革认知的最大公约数,确保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现改革开放的整体推进和协调一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摸着石头过河要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顶层设计要与基层探索相结合,这实际上是对改革方法论的一种丰富和完善。毕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需要更加强调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但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四、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原动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突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只能立足国情、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艰辛探索中开拓前进。如果没有人民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许多改革开放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许多改革开放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都是在总结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同样,若没有当初个体私营创业者的创新冲动,哪有后来的所有制理论的大突破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所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其理论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列宁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讲的那样:“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除了紧紧地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之外,别无良法。
二是相信群众中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能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措施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好作风中“最根本的一条”。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首先必须相信群众,如果我们连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都不相信,就难以做到正确地贯彻群众路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亿万人民群众用自己的伟大实践创造自己的辉煌未来。
三是创造条件,放手让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用一些清规戒律来束缚群众的创造力。对一些短时期还看不准的事物,不要急于下结论,也不要搞无谓的争论,看一段再说。要支持在探索中前进,并且坚持对的、改正错的。
四是坚持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主体,而且是评价主体和所有者。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判断改革开放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习总书记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这一思想真正践行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导向和执政理念,既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和决定作用,又肯定了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成果的绝对所有权,实现了历史发展动因和归宿的有机统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并不等于领导者无所作为;相反,领导者的历史责任就在于支持群众的创造,参与到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同时宣传、动员、指导人民群众从事新的实践,从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大浪淘沙,改革开放40年来,干部成长的规律表明,那些积极投身于实践并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善于发现总结群众经验的领导者,大都成长进步得比较快比较好。应该指出,现在有些领导者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群众观点淡漠,同群众感情疏远,对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创新创造知之甚少,或者对群众中已经创造出的一些很有价值的经验视而不见、引不起重视,结果成了群众的尾巴,延误了事业的发展。这样的领导者是难以担当重任的。
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和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性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必须长期坚持。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出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障,也是抵御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强大武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这条政治路线蕴涵着改革开放的两条基本规律: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失去“压舱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政治前提,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曾经苦口婆心地反复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他说,现在要横下心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始终如一地、 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4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使改革开放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最根本的就在于牢牢把握住这条正确的政治路线不动摇,贯彻正确的方针政策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变了,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这条政治路线就有多长。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必须十分明确,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不是两个中心,是两个基本点、不是一个基本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奋斗目标,不能孤立、也不能割裂;只有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改革开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不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无序乱闯,而是需要在严密科学的组织下有序推进。党的组织领导,一方面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放在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重要岗位上,发挥领导骨干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遍布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党的基层组织,去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同时,党的组织领导还要通过一个个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党的政策主张落地见效。有了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正确领导,有了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有了基层党组织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强化党的组织力量和组织优势,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不仅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路线遵循,也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确保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根本的组织支撑。只要我们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改革开放道路,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方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前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军队党的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