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的底细你搞清楚了几分?自己人员和装备的脾性摸得透不透?……战争千古无同局。要想在未来战场上不辱使命,就需要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之风,贴近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没有把“战”研透的“练”都要打问号
——破解实战化训练难题大家谈①
■高强
对手的底细你搞清楚了几分?自己人员和装备的脾性摸得透不透?……仲夏时节,某部的训练难题破解推进会在一连串的问号中拉开帷幕。集训组织者在动员会上说,这些问号拉不直,很可能把兵练虚练偏了,甚至练废了。
“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知,懂也。懂,察也。战争是最大的未知变量,对任务、我情、敌情、时间、地形等研究得越深、越全、越透,练兵才能越真、越实、越准。历史上,那些建功疆场的卓越将帅,无不把研战作为自己练兵的“先答题”和“必答题”。高卢之战中,凯撒指挥的军队之所以所向披靡,源于战前他把对手摸了个门清;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最会打仗”的粟裕大将,“最大的爱好是看地图,最大的追求是尚武,最向往的地方是战场”,这才“尽打神仙仗”。战史启示我们:研战才能实训,研战方能胜战。
然而,个别部队研战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有的对战争准备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科学严肃的态度,“中心”没有放在“心中”,研得少;有的言战多而研战少,把研战成果当成了装点书橱的饰品,研得空;还有的尽管也研战,但铺天盖地、大而化之,研得粗。
军不思战,国之大患。研不研战,研得如何,决定训练水平高低,影响未来战争胜负。李自成的部队在打入北京后醉太平,将帅满脑子都是“多占财宝多纳妾”,全然不针对关外敌人进行针对性训练,结果兵败如山倒;甲午海战前,清军不仅不察敌情,主战派还斥责研究日军的将领“学鬼蜮伎俩,有伤国体”,结果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椎心蚀骨的“世纪之殇”。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假如心思不用在打仗上,精力不用在研战上,“当那一天来临”,怎能有胜战的本领?哪来打赢的底气?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狼来了”的残酷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做好随时打硬仗的准备。倘若空喊“狼来了”而没有过硬的本领,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遭遇重蹈历史覆辙的危险。尤其要看到,“脖子以下”改革完成后,部队“瘦身”了但还没完成“壮骨”。当面之敌是谁,对手是什么情况?新的使命课题如何迅速有效展开?人员变了,装备换了,怎样才能联得通、融得好?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研战来解决,都需要通过实训来将编制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对手搞不清,训练空对空。研战,把对手摸清是关键。不把和谁“战”弄明白,训练何谈针对性、实战化?研透对手才能训练对路,解开未知数打仗才有底数。驱散“战争迷雾”,摸清“山那头”的情况,把对手摸透、吃透,方能“先敌了解、先敌发现、先敌机动、先敌打击”,快速反应、出奇制胜。
德国哲学家尼采有这样一句名言:“生命中最难的事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在一些部队,“知彼”的重要性大家都知,“知己”却常常被忽视。比如某部在演习前为了寻找一名懂得电磁频谱分析的人,到兄弟单位“众里寻他千百度”,结果本单位这样的人才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清醒认识自己,客观估量自己,不让身边官兵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让手头装备始终是“新装备”,才能在训练中“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在战时以自己的方式击败敌人。
常打问号是一种清醒,会打问号是一种智慧,解开问号是一种能力。战争千古无同局。要想在未来战场上不辱使命,就需要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之风,贴近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如此方能在一心一意的研战中、一丝不苟的实训中,把问号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