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值到实战,基层需要什么样的作战数据?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李晨
2017-05-09 08:52

★微观察

看不见的“枪林弹雨”

—— 某基地深挖电磁对抗作战数据作战潜力

■刘高阳

实施电磁干扰的命令传来,上等兵战炳瑞冲向战位。作为驻豫某基地专业电子“蓝军”大队的装备操作手,他和散布于战场各个点位的战友们一起,启动电子对抗体系装备,对红方施放强电磁干扰。

“红军”的指挥通信网络、预警雷达网和火力制导网受到了全面的电磁干扰和压制。蓝方战机随即划破天空的静谧,在红方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进行了多轮攻击。

如果电磁信号是可见的,戈壁上空除了枪林弹雨,也一定布满了电磁“火花”。基地训练中心工程师吴桐就是采集这些“火花”的人。演习伊始,红蓝双方各型电子装备一开机,海量的参数、指标就如浪潮般,从各个点位向他涌来。

电子蓝军如何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捕捉、干扰,红方装备受到干扰后又如何移频、跳频等,这些电子对抗作战中的攻防动作都转化为一行行数据,在吴桐眼前的电子屏幕上不停滚动。

这些数据来源复杂、数量巨大、关系交叠,而他的工作之一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收集整理。

“其实,我的工作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吴桐解释说,对作战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才是真正的考验。 

据该基地训练中心数据实验室负责人葛启东介绍,工程师们会采用分类、聚类、关联、预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开展最佳干扰样式分析、决策习惯分析、数据关联分析等。 

“我们综合所有数据,形成一份完整的报告反馈给参训单位,用于指导部队科学组训。”葛启东说,他们还依托训练中心信息作战实验室的仿真推演平台,推动战术战法创新。

每次对抗演习结束,吴桐就与训练中心其他工程师一起,将分析处理后的作战数据输入仿真推演平台。作战数据在这个“虚拟战场”上生成一个个数据模块,这些数据模块根据各种作战想定被组合起来,最终得到千变万化的模拟对抗结果。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仗要怎么打,混编配置、组织协同如何开展,战法训法怎样创新等重难点问题,在仿真推演平台上一目了然。

葛启东总结说:“在虚拟‘靶场’磨砺打赢真功,正逐步成为电磁对抗领域的新常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