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一处才有最美和声
■张正圆
漫步公园、社区,经常见有人数不一的合唱团引吭高歌。合唱,看似简简单单、少长咸宜,但因为有诸多声部同时唱一首歌,在主旋律的统率下,不同的声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节奏,要构成拨动心弦的和声,这对个人的音乐素养提出较高要求。可以说,只有和声美,合唱才越唱越优美,越唱越出彩。
和声,作为一种多声部音乐语言,在旋律中起着丰富音响色彩、深化情感表达、塑造音乐形象等作用,被广泛运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之中。无论是恢宏的交响乐、大合唱,还是灵活的战地小重奏、行军小组唱都离不开和声的加入。
和声之美美在琴瑟和鸣、形散神聚,各声部协调统一、均衡互补、浑然一体,给人以听觉的享受和心灵的冲击。这当中既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变幻和气势,又有“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的雄浑与震撼。试想,如果没有了和声,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雄壮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强军战歌》,其艺术影响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和声表演离不开二次创作。这当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不能稀里糊涂被别的声部带走,又不能随意越位破坏整体效果。单个人、单声部无法演绎出天籁般的和声之美。俗话说,隔行不隔理。在军队深入推进改革之际,对新调整组建的单位来说,只有合编合心合力,才能唱出最美和声。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合编的人员来自不同单位,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人生经历、个性特点各有不同,从结构重塑的角度看,这不是缺陷或劣势,而是一支军队实现浴火重生的前提和优势。就像不同声部一样,只要每个人都找准音调、跟上节拍,自然能演绎出最美和声。部队能否通过改革激发活力、释放动力、提升战斗力,关键取决于官兵是不是做到了合编合心合力。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合编合心合力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一次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不是“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进了一家门,都是一家人”。各单位在工作安排、干部使用、后勤保障等问题上,应破除门户之见,不搞厚此薄彼,坚持一碗水端平,让交流来的干部感受到公平和温暖。每名官兵也应熟悉“乐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找准“声部”,明确自己在作战体系中的最佳位置;遵守“规矩”,该合就合,该停就停,而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只有人人主动融入新的集体之中,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才能形成“一条心”跑好第一棒、“一盘棋”争创第一流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95979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