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成就胜利之路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邵维正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8-31 03:03

3 独立自主实施作战指挥

长征过程中军情紧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军事指挥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红军的命运与前途。中央领导经过改组,尤其是新“三人团”产生之后,根据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作战方案,实施独立自主的指挥,展开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遵义会议结束后,红军曾准备在泸州上游北渡长江,进入四川西北部创建新根据地,但因四川军阀调集重兵拼死堵击,北渡长江的计划已无法实现。这时,蒋介石部署数十万大军,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在遵义一带围歼中央红军。面对这一严峻局面,红军从1月29日西渡赤水河,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四渡赤水。随后,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当各路敌军纷纷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又出其不意向南疾驰,向敌军力量空虚的云南进发。红军挺进到昆明以北,虚晃一枪之后,主力迅速向西北方向转移,5月初渡过金沙江天险,继续向北前进。3万红军以神奇的战术,打破了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绝地重生,转危为安,在战略上赢得了主动。

中央这一时期的军事作战指挥,是依据敌情我情的不断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施的,与长征前期和初期教条式指挥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显示出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高超,也有力证明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4 独立自主选择长征落脚点

由于长征前准备工作仓促,加上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长征落脚点的选择也曾几经调整改变。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时,最初的目标是转移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因为此意图被国民党发觉,重兵堵截,难以实现北上。红军转兵向西,准备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北部开辟新根据地。由于国民党当局调集几十万大军,企图在遵义地区围歼红军主力,在此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也不可能实现。随后,又曾准备在四川西北部、川滇黔边境等地区建立根据地,都因敌我力量悬殊,红军无战略主动权而不得不放弃。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8日到达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26日,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周恩来等多数人主张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并形成决议。此时的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好,野心膨胀,以种种理由反对北上,主张南下。为避免冲突,中央率红一、三军和中央纵队先行北上,到达哈达铺时获悉陕甘红军与根据地仍存在,中央常委决定开赴陕甘革命根据地。陕北既是长征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新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正是从这里出发,领导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回顾历史,独立自主的原则来之不易,是付出沉痛代价以至流血牺牲才取得的,成为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引发出深层次的思考。坚持走自己的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处理中国革命和党内问题,已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而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以贯之,在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