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6-13 03:13

三湾改编的“根” 改革强军的“魂”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际关于军魂永固的新闻调查与思考

■本报记者 丁海明 张良

□引子

人民军队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历史的灯盏,时代的火炬,虽然隔着万水千山、雄关漫道,却闪烁着一脉相承的真理之光——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江西永新一个名叫三湾的小村庄,见证了刚刚诞生两个月的人民军队的脱胎换骨。永载党史军史的“三湾改编”,留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开天辟地的治军方略。 

88年后,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一场瑞雪纷飞中,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成为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标定的政治方向。 

不难发现,当年战火,今日盛世,风云激荡与沧海桑田之间,沉潜着薪火相传的同一条历史经纬、时代脉络——军魂。 

可以说,人民军队的改革创新史,更是一部党指挥枪的军魂史。

离开政治建军的改革,是“不归之路”;没有军魂支撑的强军,是“空中楼阁”

1 该改的不能再等,该守的必须守住 

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幕开启数月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格局确立。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烈度。 

4月18日,北京,百望山下,国防大学,全军高级干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专题研讨班开课。改革撬动的军队建设发展深层问题,深深触动着将星云集的百望山——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才能强军?改革究竟要改出个什么样子?强军究竟要强出个什么样子? 

军队建设发展每临大考,历史的巨大问号总是惊人相似。从百望山回望这所全军最高学府的来时路,可以追溯到井冈翠竹掩映下的红军教导队、长征路上的工农红军大学、宝塔山下的抗日军政大学。那时前辈,面对红旗能够打多久,面对星星之火能否燎原,面对风雪迷漫此行何去,思索的同样是心中的旗与脚下的路。 

承平日久,改革空前。这场仗,怎么打?这条路,怎么走?当将领们把目光深深投向改革初衷与远景时,历史和现实发出了洪钟大吕般的应答。 

历史启示我们——从建党之初到建军之始,共产党人在长达6年的乾坤巨浪和血雨腥风中,摸索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完成了“党指挥枪”的军魂的探索与确立。“正是有了这个魂,才使我们与旧军队彻底决裂,才使我们区别于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才使我们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武装力量,才有了后来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崛起东方的胜利。”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中心主任刘茂杰告诉记者,“看不透这个历史的‘根’,就立不起今天改革强军的‘魂’。” 

现实警示我们——为什么波澜壮阔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会出现在今天?今夕何夕?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整整三年后,是古田全军政工会召开整整一年后,是军队反腐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刻。参加研讨班的将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强烈心声:惟有高举“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时代火炬,才能照亮改革强军的路,“没有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这一系列战略运筹作为前提,改革强军断难启幕!不可想象,在‘旧常态’下,改革强军能够如此浩荡推进!” 

历史与现实的共鸣,让这样一个共识逐渐清晰——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这就是改革的路径。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就是强军的目的。 

该改的不能再等,该守的必须守住。改革强军的魂,就是我们的军魂! 

2 对拔根去魂的麻木,才是最危险的“醉太平” 

研讨班上,一位将军回忆起自己多年前在国防大学读书时情景,至今记得第一次上“应对媒体”课时受到的冲击。

当时扮演“西方记者”的记者问:“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有什么不对?” 

“那堂课让我明白了,这个在我看来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必须明确应对的问题。” 

从基层部队调研路上直奔研讨班而来的某军种一位将军说,调研中遇到一位连队指导员,他给官兵搞改革强军教育,官兵对他的教案不感兴趣,一筹莫展时,发现手机里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很有煽动性,引用其中一些素材,官兵很爱听。这微信中的观点对不对呢?这位指导员模棱两可,但他的教育课,从此依赖上了这个微信公众号。 

将军告诉指导员:“教育引人入胜追求可嘉,但这本质上是把官兵的教育权交给谁的大问题!不信党的威信,却依赖一个来路不明的微信,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将军说:我们不能只盯着演兵场上的“醉太平”,殊不知,对拔根去魂的麻木,才是最危险的“醉太平”。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汇集着前来中国留学深造的外军军官。这里的故事,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叩问着每一支军队的“魂”。

数年前,某国军队的一名军官入学来到防务学院。这位军事素质非常过硬的外军学员给中国教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总是固执地认为,中国军队作战思想OK、战斗力OK,“但你们为什么总是凡事先讲‘军魂’?” 

带着对中国军队的赞美与不解,他毕业归国。多年后,这位军官从他陷入战乱的祖国,给中国教官传来了这样的邮件:“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却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战乱、民众陷入水火……我终于明白,一支军队失去信仰,再能打仗都是乌合之众;我终于明白,是‘军魂’让中国军队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改革强军的时代大考,一堂“应对媒体”课,一个指导员的教育课堂,一位远在万里之遥的外军军官,从不同维度交织出关于军魂的沉思——如果说改革是大潮奔涌,军魂便是定海神针。离开政治建军的改革,是不归路;离开听党指挥的强军,是断头台。 

为七大军区“守夜”,守的是什么?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彰显的是什么?

3 告别与迎接,其实是同一种坚守 

2016年1月15日清晨,最后一次付梓印刷的七大军区报纸,都不约而同地刊发了《休刊词》。这一天,这7份有着几十年光辉历史的报纸永远地走进了历史。 

这7份报纸,记录着七大军区党委和部队官兵在进退去留考验面前绝对听党指挥的铮铮誓言。这一天深夜,原七大军区官兵不约而同地为“军区”守夜。 

我们奔赴南京采访时,当天在原南京军区大门站23点至次日1点岗哨的下士连凯告诉我们,当夜,军区党委会议室的灯光亮到子时…… 

采访结束之夜,我们站在原军区大院仰望作战指挥大楼,想象着数月前那个“告别军区历史、迎接战区时代”之夜的灯光。那深情而坚定的灯光,分明是从南昌城头、红都瑞金、风雨遵义、圣地延安一路走来,与井冈山八角楼的清油灯、古田古老祠堂的火盆、延安枣园窑洞里的熠熠灯光一脉相承。 

半个月后,北京,八一大楼,习主席向五大战区授予军旗,发布训令。 我们踏访五大战区,追溯他们组建后的第一天、第一夜,第一个决心,第一个指示、第一个工作组,同样发现了同一个主题——军魂。五大战区官兵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一号文件”,当我们在各个部队查阅这个“一号文件”时,发现五大战区印发的第一号文件都是学习贯彻习主席训令—— 

“各战区要毫不动摇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原则,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指示……” 

从列队走进历史的“军区”,到昂首开启征程的“战区”,告别与迎接,其实是同一种坚守。 

4 改革,不是丢掉自己、改成别人 

广州,南部战区联合作战值班室。这样一段话刻在每位值班军官心中——战区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存在形式,是确保党指挥枪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越是战区主战越要铸牢军魂,越是专司打仗越要听党指挥…… 

沈阳,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从海军装备部调来的参谋李晓宇告诉记者,来战区报到时,首长强调的第一句话是:坚决听党指挥,首先要解决好“为谁而战”“听谁指挥”的问题!

古田,龙岩军分区上杭县人武部政委杨葵的笔记本上,用粗笔记录着习主席两年前在古田全军政工会上指出的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他忧患重重:为什么改革?身在古田感触更深,因为再不改革就打不了仗甚至会变质变色!

改革改什么?强军强什么? 

是裁减员额、撤降并改后的精干高效?是告别军区、成立战区的名称变化?是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战建格局?是军种结构推陈、新质战力出新的创新发展……是,但这都是改革的“局部之象”。随着调研的深入,各级指挥员的话题共同指向了改革强军的“全局之魂”。

“越是体系重塑越要铸牢军魂,越是脱胎换骨越要强根固本!”这就是军魂与改革的因果辩证,这就是改革中最根本最宏大的命题。军事专家李抒音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我们是一支不可复制的军队,我们也不能复制别人。我们今天的改革,是除弊革新,不是离经叛道。我们要的是那个经过改革而强大起来的军队,不是另一支“外军”,而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我军”。

从北京出发,一路走过一座座老营盘、一支支新部队,我们见识了最时尚的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化政工平台,我们的手机里,留下了各部队创建的数十个微信公众号,增添了许多面目可爱的基层政治工作微信群…… 

东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主任陈振魁用四个字概括这种朝气蓬勃的局面:“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各级指挥员深刻领会古田全军政工会精神,把做好政治工作作为分内之事,既“管打枪”,更“管枪往哪儿打”。所谓立地,就是各级都把时代元素融入政治工作作为突破口,接地气,入兵心。这“顶天立地”中,凝聚起百川归海的磅礴力量。

投身改革大考就是打一场大仗,听不听招呼,能不能打赢,都是对军魂的拷问 

5 一朝承诺于心,三军践诺于行 

五一前夕,当我们来到冀中平原,走进陆军第27集团军军部曾经驻扎了46年的老营房时,这座老营院的高大白杨再度枝繁叶茂。5个月前,这个集团军刚刚从此地移防山西,成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 

66年前,朝鲜,这个军的前辈官兵冒着-41℃的严寒,恶战长津湖10昼夜,全歼美军“北极熊团”,一举扭转朝鲜战局; 

18年前,九江,洪水把大堤撕开了长达57米的决口,前面几次努力都没能堵上。危急关头,上级点名把该集团军官兵从千里之外调来,他们连续奋战4昼夜,成功封堵决口…… 

移防,同样是一战;考验,同样是军心。官兵们要离开的,是一座驻守近半个世纪、现有70%以上干部士官安家置业的城市。 

我们伫立在这座已进驻了新的部队的院子,听哗哗作响的杨树叶讲述它们亲眼见证的一幕—— 

2015年12月14日深夜,第一批人装离营,驻地城市已然入梦;23日早晨,第二批绕城而过,交警以为部队在正常拉动;27日凌晨,最后一批人员装备离开驻地,道路两旁、小树林里,默默地站满了军嫂军娃…… 

我们试着体味那一刻沉默在车厢里的官兵的心情,可与当年红军离开瑞金时相仿,又与后来解放军离开西柏坡时相似? 

无独有偶,空军某导弹营从塞北移防南疆,从都市侧畔到边陲小镇,驻地一跃千万里,困难多如万重山,但官兵们那股子万里赴戎机的军人气概,让父母妻儿赞叹,让儿女情长汗颜。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17岁时写的诗。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改革启动6个月以来,这诗意化作军旅之路,一路受军魂洗礼的人民军队,在壮丽山河间上演着改革闻令而动、强军令出必行的壮阔活剧。 

听党指挥,一朝承诺于心,三军践诺于行。 

6 生活难免“油盐柴米”,人生须有“家国大义” 

2月5日,距农历丙申年春节仅剩3天。浙江舟山军港,接回了出海309天、航程5.23万海里的海军152编队。 

刚刚走出远海大洋的风浪,东海舰队保卫处干事李应猛又迎来了人生的风浪。走下舷梯,迎接他的是战友亲人,还有一纸调令:调任刚刚成立5天的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保卫局干事。 

其实,还在波峰浪谷间颠簸时,李应猛便接到组织的电话征求去留意见,有4个选项:留在舰队机关、到基层部队任职、平职调到战区机关,最后一个是转业。当时他只有一句回答:“听组织的。”其实,他心里对这4个选项有个排序,“去战区”恰恰排在最后……踏上祖国大地24小时后,他打起背包,告别家人,奔赴南京。 

改革强军,有多少个“李应猛”啊!

这场改革,波及面之广、之深、之远,堪称我军史上之最。这样的大潮中,部队打散、重组、转隶、撤消,人员调动、迁徙、转岗、沉浮,波澜壮阔的改革宏图下,是一支支部队的命运、一个个鲜活的人的命运,是这一代中国军人的抉择与担当。 

从东南到西北,我们在兰州见到了西部战区空军某通信团工程师雷红霞,在一个“突然缺了很多男人”的院子里,这位42岁的女军人泪在心里、笑在脸上。 

她的爱人叫刘昕,原兰空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去年9月雷红霞再次怀上了孩子。结果没想到,一纸命令,原兰空、成空机关合并组建西部战区空军,丈夫刘昕奉命分流。 

让老公留还是走?刚怀上的孩子要还是不要?纠结、争执,多少个不眠夜之后,丈夫的一句话点醒了雷红霞:“别忘了,你是军嫂,也是军人!” 

战争岁月,炮火硝烟是军魂的“显影剂”;和平年代,生活难免“油盐柴米”,人生却有“家国大义”!中国军人,在“大我”与“小我”的考卷上,写下了无声而有形的“军魂”。 

面对改革强军,我们当有这样的军魂之忧:当年一路流血、一路牺牲的军队来到了前所未有的和平盛世面前,生死威胁远去,血火熬煎远去,醉享太平的危险却扑面而来…… 

面对改革强军,我们当有这样的军魂之问:当年扛得住子弹洞穿、经得起刀劈火烤的骨头,当年拖不垮、打不烂的理想信念,在儿女情长、岁月蹉跎面前熔化了几多钢、消解了几多钙? 

面对改革强军,我们当有这样的军魂之思:守住根,才能守住魂;守住魂,才能守住家国己任! 

改革大幕开启6月有余,关于军魂的暮鼓晨钟无时不在拷问。答卷如何?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如果要评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话,应该属于:中国军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