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从跟跑迈向并跑领跑——
改革没有停顿,开放不会止步
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积极筹建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海外创新中心,新增福田区等3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设立195家新型科技创新载体,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这是记者从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新时代重大战略部署。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奋力向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
40年前,深圳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40年后的今天,深圳在4G及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自2010年以来,深圳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项达99项。大亚湾中微子“第三种振荡”科研成果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青年科学家王俊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
创新,是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深圳已率先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4.13%,接近全球最高水平;有PCT国际专利2.04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在85%以上,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拥有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1688家,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2.8%,成为全国的一个标杆,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跃进。
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政策的支持。早在2006年,深圳就出台国内首部改革创新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2016年以来,深圳又出台包括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235条措施;提高科研经费用于人员经费的比例、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至70%以上、探索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作价入股”供应模式、实施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管理等,为科技创新“减负松绑”,激发创新驱动引擎高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