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赴约,燃烧“速度与激情”
■本报记者 刘化迪

“里约,约吗?”
出发之前,听到最多的一句问候就是“多保重,安全第一”。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忐忑心情之中,我第二次前往“上帝之城”,开启了里约之旅。
飞机没有晚点,按时起飞,这是我幸运的开始。从北京出发,到卡塔尔转机,再到里约,一路行程异常顺利,蓝天白云之上,甚至都没遇到几次颠簸,一路上大家都昏昏欲睡。
里约机场并没有太热烈的奥运气氛,依稀可见几处赞助商的广告,和当年的北京甚至是四年前的伦敦都相去甚远。不过,出关时巧遇刚刚抵达的中国跳水队,还是瞬间让我嗅到了奥运的气息。
奥运会,首次来到南美大陆。万里赴约,中国军团士气足——
这一次,中国代表团刷新了境外参赛史上规模最大的纪录:报名运动员共416人,男运动员160人,女运动员256人,其中有35人曾经是奥运会冠军。他们将参加26个大项,210个小项的比赛。
这一次,中国军团也创下了参加奥运会比赛距离最远的纪录。北京到里约,时差11个小时,从盛夏到冬天,地球表面最短距离为1.8万公里,客机不间断飞行大约25个小时,若加上转机时间,至少需要一天半。
按历届成绩分析,中国军团麾下共有六支“王牌军”——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射击、体操。上两届奥运会,这六支队伍为中国军团贡献了约七成的金牌。里约大竞技,他们仍将是中国军团斩金夺银的核心力量。国乒不用说,单打和团体4金,不包揽国乒队员们自己或许都会不好意思。举重受场外因素影响少,“中国力量”如无意外必将迸发出极强的统治力。当然,气候因素和规则调整对大家都是均等的,中国跳水“梦之队”和一众老枪新枪们,若能立足自我、心无旁骛,当不至于令国人失望。至于羽毛球和体操,哪怕成绩相对惨淡,也是队伍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欣赏奥运,金牌之外,看的更是悬念。我们不妨把目光调整一下,锁定在中国军团的一些潜优势项目和基础大项上。
里约泳池之中,酷帅的中国“飞鱼”孙杨、宁泽涛,是否会在男子自由泳项目中掀起波澜?苏炳添、张培萌、张国伟、刘虹等中国田径的青年才俊,能否神勇依旧,在里约继续诠释“中国速度”和“中国高度”?还有钟天使和宫金杰,她们两位能否联手在场地自行车项目上为“自行车王国”带来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至于雷声等英武的中国剑客,我们更期待他们面对强敌敢于亮剑,为中国潜优势项目一点点积累资本和底气,最终变潜优势为真正的优势……
其他,还有女排、摔跤、帆船等等,随时会有惊喜,就不一一列举了。
万里赴约,中国军团士气高昂,但面临的困难也有不少——
第一是自然条件。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南美举行,运动员们首先要克服的是季节反差。比如,本届奥运会跳水比赛是在里约冬季的室外举行,当地正受多年未遇的低温影响,中国跳水“梦之队”必须“战严寒”。尽管他们也曾在室外环境下进行过一些适应性训练,但届时能否完全发挥水平,实在不好说。
第二是规则改变。在新的奥运周期,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规则的更改使得比赛的不确定性加大,竞争更加激烈,对于我们的“王牌军”,尤其是射击、体操这样的项目来说,挑战更大,困难更多。
第三是新老交替。本届奥运会我们数个优势项目处于青黄不接比较严重的时期。体操无论男队还是女队,找不到令人放心的领军人物。羽毛球伦敦奥运会上的“黄金一代”或年龄偏大、或状态一般,要重现囊括五金的奇迹几无可能。
也许读者朋友会问,中国军团能拿多少枚金牌呢?
在“唯金牌论”逐渐淡去的今天,心心念念于金牌不太好。不过,有媒体匡算我们能拿到30枚金牌上下,奖牌榜稳坐第二。这个预计应该比较靠谱。第一也许还是美国队的,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希望仍在于将来。
里约奥运会,美国代表团信心满满,一方面源自田径、游泳两个大项中的优势地位,其次是其夺金点分布面广,再有就是俄罗斯田径队被集体禁赛,少了一个传统的竞争对手。
本届奥运会,也许最大的悬念是,谁将成为第二集团的领军人。俄罗斯代表团最初公布的参赛运动员共387人,但包括田径、举重等多个项目上共有一百余名运动员遭到禁赛,这使其整体实力大为下降。英国代表团看到了机会,他们有望守住第三把交椅。当然,这也要看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这些体育传统悠久和竞技体育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答不答应。
群雄逐鹿,战果几何?第二集团的争夺,最终很可能演化成为一场乱战。
“衡量生命的不是我们呼吸的次数,而是我们屏住呼吸的时刻。”
奥运会,是全球竞技体育的检阅场,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体育健儿展现自己才华的最高舞台,是人类挑战自身极限向“更快、更高、更强”目标发起的冲锋……让我们把心里的时钟调到奥运时刻,屏住呼吸,期待“速度与激情”的燃烧,享受“里约大竞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奇妙体验。
(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4日电)
(《解放军报》2016年8月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