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重大调整改革实施进程中的历史经验考察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潘攀责任编辑:张硕
2015-10-26 11:17

加强督导调控,确保改革方向

改革既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也需要注重宏观调控,强化跟踪督导,使各个层级环环相扣、各个领域相互呼应,使工作落实前有牵引、后有推力,确保改革按照既定目标、方向和路径顺利推进。

抗战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精兵简政的决策部署以后,高度重视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对认识不到位、改革不彻底等情况进行了有力督导。

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指出:“自从党中央提出精兵简政这个政策以来,许多抗日根据地的党,都依照中央的指示,筹划和进行了这项工作。……但是还有若干根据地的同志们因为认识不够,没有认真地进行。这些地方的同志们还不理解精兵简政同当前形势和党的各项政策的关系,还没有把精兵简政当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看待。”

在华中,有些人提出“地区特点论”,认为中共中央的精兵建设指示只适用华北,华中特殊不能精简。

1942年1月召开的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精兵简政和中央军委军事建设的指示。陈毅在会上作《论军事建设》的报告,指出应纠正建军工作中的几种不正确倾向,主力实行精兵主义建设的新方针。

4月17日,新四军司令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说,华中执行精简“稍有出入”。8月4日,毛泽东致电陈毅,就华中精兵简政发出指示,要求下最大决心,实行彻底的精兵简政。并指出:“华中情形虽略有不同,但总方向是相同的”,“到年底或明春作一通盘计划,达到精简目的”。

1943年1月5日,毛泽东又给陈毅等发出指示,指出“整个抗战尚须准备两年,你们须想各种办法熬过两年,保持我军基本骨干,不怕数量减少,只要骨干存在,即是胜利”。

1975年至1982年,我军又先后进行精简整编,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但离中央军委“精兵、合成、高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邓小平看到1982年的改革方案后仍不满意,他指示有关部门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研究调改方案,并对机构改革、建章立制、选拔人才等问题做出重要指示,直到百万大裁军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出台。

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宏观统筹和强力推动下,各级本着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贯彻落实军委的决策部署,逐级督导落实,层层细化分解,坚决贯彻执行,使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相互衔接配套,有效化解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力确保了改革按既定目标和路线顺利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