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战略导弹是打赢战争维护和平的“王牌”“底牌”,在军事威慑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东风第一旅”官兵用军人血性托举大国长剑腾飞之路——
祖国就是我们的阵地
导弹是我们的排头兵
狂风卷集着乌云,暴雨裹挟着黄沙,豆大的雨粒砸在钢铁弹体上砰然作响,也重重砸在时任旅长杨光的心头。
这是数年前的一次发射,任务直指极限,挑战前所未有。对于洲际导弹来说,一次发射挑战多个“首次”,在世界上也极罕见,偏偏又赶上“天公变脸”,环境恶劣堪称历次发射之最。
能不能打?
大事难事看担当。杨光紧锁眉头,掂量着这道发射命令的分量:一头无非是自己的成长进步、头顶的“乌纱”,一头却是战场胜负、国家命运。
千里之外的北京指挥所里,上级首长语气凝重冷峻:“能不能按时发射?”
“能!”一个斩钉截铁的字,身家性命抛脑后,家国天下扛肩头。
此身已许国,何事不敢为?杨光一声令下,导弹怒吼飞腾,撕破重重雨幕,穿越关山九天,精确命中目标。这一“能”,成功突破多个训练“禁区”,一次完成多个“首次”。事后有人夸杨光有胆略,杨光说:“军人绝不能患得患失算小账,只有一门心思打胜仗。不敢为国担当,是军人最大的耻辱!”
日月之行,必有其轨;大国兴衰,必有其理。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兴衰的命运,说到家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东风第一旅”的战史告诉官兵,从当年为了“站起来”的新生共和国不被扼杀,到今天为了“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被打断,要想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唯有铁血担当。
基辛格在《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中曾言:“在核时代,当威胁已达到显而易见的程度时再想抵抗,为时已晚。”大时代充满大挑战,大挑战呼唤大担当。对执掌大国长剑的人而言,战略威慑不是一时之需,而是旷日持久之战。“东风第一旅”官兵虽然常年蛰伏大山,却时刻触摸着“地球的脉搏”。在他们的军规中,“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是底线,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已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东风第一旅”的血性,不似怒火蹈天,却是一默如雷。这个旅的每一名官兵,当兵多少年,就以这种血性“准备”了多少载、“担当”了多少春秋。
那年深秋,导弹发射在即,“尖刀营”和“拳头营”在演兵场上相遇,对抗比拼争夺发射权。冲锋号一响,每名官兵像出膛的子弹,一路比拼十多个回合未决高下。难分伯仲,随机抽点,结果“尖刀营”成为幸运儿欢呼雀跃,“拳头营”官兵拳头攥得咯嘣响,一群伤筋动骨都不眨眼的汉子,这一刻却扭脸洒下男儿泪……
闻战则喜,血性请缨,“一旅就要争第一、一旅就要创一流”,早已深入“东风第一旅”的骨髓。而且他们理解的“第一”“一流”令人肃然:大国长剑,关系的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战略火箭兵,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事小,“祸国殃民”罪大!
好一个“祸国殃民”!谁能有此情怀,谁能有此担当?不以天下为己任,若可托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但不是每个人都深思过如何做一个祖国可相托的人。
一连连长徐金标,带队参加上级比武失利。拿到成绩通报,营领导用红笔写了两个大字:耻辱!一边是刺眼的成绩通报,一边是刚批准的婚假报告,徐金标拨通未婚妻的电话:“耻辱不雪,婚事不办!”扣下电话,卧薪尝胆,徐金标一颗雪耻雄心、万丈练兵豪情,当他再次带队出征,技压群雄夺回“一”字金牌。
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血性胆气标注着“东风第一旅”官兵的精神高度,也支撑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一声“号手就位”,全旅血性激扬:这个叫做阵地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向右看齐”的队列排头,是敢问苍天的战略导弹!
采访中,部队即将远征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官兵摩拳擦掌。全旅66名女兵集体写下请战书,鲜红的手印下方,书写着女英雄秋瑾的诗:“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要战胜强敌必先成为强手,要战胜头号强敌必先成为一流强手。“东风第一旅”官兵把手中武器练到“极致”夯实砺剑之路——
长剑不语人不寐
一声点火天地惊
这群蛰伏大山的火箭兵,让人肃然起敬,更令人叹为观止。
试问,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战略导弹部队的训练教材出自战士之手?
上世纪五十年代,战士边明远经过一个寒冬日夜苦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长达30万字的导弹训练发射教材。如今,还是这个旅的兵,一路探索战略导弹部队的建法战法训法,编写上百万字集军事战略、导弹专业、作战运用于一体的系列丛书,填补了我战略导弹部队的多项空白。
试问,谁能数年、十数年、数十年于万山丛中驾驭导弹万无一失?
导弹发控台号手康平,“判断信号一眼明、分辨口令一次清、操作按钮一摸准”,创造了13年没报错一个参数、没做错一个动作、没放过一个可疑现象的传奇。就是这个康平和他的战友们,两次在极端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把大国长剑送入苍穹,打出了两个型号洲际导弹的最佳历史精度,人送绰号“金手指”。
试问,谁能力拔泰山如探囊取物,让万钧“金箍棒”乖巧如绣花针?
导弹吊车操作号手李江伟,操控重型吊车“绣花针穿酒瓶”“垒俄罗斯方块”,登上央视“超级战士”擂台折服无数观众。还是这个李江伟,在夜暗条件下,竟能借助钢丝绳表面油迹微弱反光,观察弹体倾斜角度、判断吊臂回转速度,使庞大弹体一次定位对准中心点,是让人不可思议的“神吊手”……
在“东风第一旅”历史上,这样的传奇官兵列队可以站满一个山谷。
众所周知,洲际战略导弹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包括几十个专业门类、数千个核心原理,涉及10多个学科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枚导弹就是一所大学。然而,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旅在这所“大学”里精英辈出、群英荟萃,擎起山一般巍峨的大国长剑?
瞄准号手文熙俊,岗位涉及天文、光学、电子等多个学科,入伍时第一次专业考核只得了8分。连长觉得他基础太差,要给他换个岗位。得知这个消息,他一整天没有说话。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班长说:“我想当号手,我一定给连队争气。”
从那天起,厚厚的11本专业教材,他一笔一画抄了4遍,笔记本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为了啃碎专业操作技能这块硬骨头,他手指头上都磨出了老茧,进阵地时指纹系统竟无法识别。十年磨一剑。文熙俊现在是全旅响当当的瞄准号手,一个人掌握发瞄系统3个岗位的指挥、10多个号位的操作,他编写的《发控台操作实施细则》和《发控台操作规程》,作为训练教材下发全旅。
前年春节,文熙俊带着军功章回家探亲,当年参加南疆边境作战立过功的父亲逢人就夸耀:我的军功章是用冲锋枪打出来的,儿子的军功章是打导弹打出来的!
战略导弹有个训练科目叫“跑三路”,就是默背导弹电路、气路、液路图及其原理。背一张中等难度的电路图,相当于熟记一座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和行车线路。而这样的图,全旅每个专业号手都能默背几十张、甚至上百张。
长剑不语人不寐,一声点火天地惊。每个战位、每个号手都练到极致,这支部队会让对手胆寒。“东风第一旅”官兵训练起来只认一个理:以绝对极致把绝对忠诚落到战位上!
基地司令员刘启德,与洲际战略导弹打了半辈子交道,是个绝对的导弹权威。就是这样一位对部属要求严苛的将军,却屡次向上级机关拍着胸脯称赞:“东风第一旅”人人个顶个,随便找一个,敢和专家比。
洲际导弹部队以营为火力单元,营长统领上百个战位、上千台设备。发射三营硕士营长周游国第一次参加等级考核,只评了个三级,刚刚及格。旅领导问他:“你这个三级发射营长能不能指挥打仗?”一句话,问得周游国面红耳赤。从那后,周游国游进了导弹指挥与操作的“汪洋大海”,仅仅一年后,他又走进考场。面对十几名第二炮兵顶级导弹专家的轮番考问,他两个半小时对答如流。
坐在台下的刘司令员一时按捺不住,亲自上台和周营长过招,想试着探探周营长的“软肋”。他提出一个又一个刁钻难题,还是没能难住周营长。那天,周游国被破格直接评定为一级发射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