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解放军报刊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睡狮”的醒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新如责任编辑:遥远2015-01-07 03:12

 

民族觉醒与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过程。

作为民族存在的反映,民族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使民族得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从一定意义上说,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实质是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觉醒。

“中国”这一词汇,虽然在历史上早就出现了,但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是朝代、邦国、家室的总称,即“一姓之天下非万姓之天下”。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区区百余年的历史。

1902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不久,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不但将德国政治理论家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此后数年间,孙中山、杨度、章太炎、李大钊等多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从理论上逐步将其涵盖到本国境内的所有民族。

我国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因为只有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才真正与“非我族类”的外国人发生冲突,才有可能使民族自我意识从自在走向自觉,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存空间、共同文化、共同生活方式、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正是在抗战初期《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铿锵旋律中,人们才深切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概念——“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