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志:一等功臣壮军威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刘航2015-05-13 15:28

他开创了我军信息化弹药研究先河,让炮弹长上“眼睛”,使我炮兵和诸军兵种传统武器装备重新焕发青春,探出一条引领我军信息化弹药发展的原始创新之路——

钱立志,43岁,安徽枞阳人,炮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全军著名信息化弹药专家、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创始人之一、信息化弹药专业创始人,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获国家和军队教学科研高等级奖励25项。

追逐着一个美好的从军梦,一位学业优异的翩翩少年毅然走进军校。20多年后,他成了享誉全军的信息化弹药专家。“立志”,这是父母为他选择的名字,“立从军报国之志”,则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26年来,他肩负军人使命,勇攀一个个军事科技的“无人高地”,以一系列原始创新的成果实现了扬国威、壮军威的凌云壮志。

谋打赢,创新路上担起光荣使命

当代军人的使命是什么?1984年,钱立志作为炮兵技术学院(炮兵学院前身)全优毕业学员留校任教时,就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军队建设事业,为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奉献青春与智慧。

打得赢,军队必须有“撒手锏”。要让炮兵这个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之神”在信息化战场上再显神威,就得为之安上信息化的“撒手锏”!钱立志立下了这样的壮志:以自主创新发展炮兵信息化,打造炮兵领域的“中国心”。

1989年,26岁的钱立志奉命担任炮兵火力快速反应演练技术总指挥,他运用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使炮兵快反能力实现了重大突破。研究中他看到,提升炮兵战斗力的关键,是要改变目标信息获取手段,即变人工侦察为信息侦察。如果将无人机运用到战场环境,实施空中信息侦察就能成为现实。

于是,他和其他专家一起创建了全军第一个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

面对无人机运用这张美妙的白纸,钱立志兴奋不已。为掌握第一手资料,那年春节刚过,他就带着几名教员打着背包,远赴西北某无人机研制单位“拜师学艺”,脏活累活他抢着干,没过多久,“打工教授”就成了他的新头衔。有一次,得知某大学正在进行无人机研制试飞,他又赶紧前去联系,好说歹说,最终以一名“搬运工”的身份进入试飞队伍,收集到很多珍贵的资料。

凭着这股“搬运工”的劲头,钱立志和他的战友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填补军内外9项空白,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传统炮兵安上了“千里眼”,有效提升了炮兵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效能,迈出了传统炮兵向信息化炮兵跨越的第一步。

当无人机成为传统炮兵“宠儿”之时,钱立志却盯上了它的“软肋”:装备庞杂,成本昂贵,技术复杂。而且,这只庞大的空中“千里眼”在战场上万一被敌方击中,炮兵就成了瞎眼战神,神威难现。

如果让炮弹长上“眼睛”,使不可拦截的炮弹自己去获取战场环境,不就既简单又可靠?

钱立志这一奇思妙想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

“这项技术连西方军事强国都没搞出来,一个军校教员岂不是白费劲?”怀疑论者在背后窃窃私语。

“你在无人机应用领域已是名家了,犯不着冒这么大风险另起炉灶,弄不好毁了自己的名声。”好心的同事婉言相劝。

“我就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不服输、不信邪,这是钱立志与生俱来的性格。

但创新的设想要变成创新的成果,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让炮弹长上“眼睛”,也就是在弹头上装上侦察设备,其最关键的一道技术难题就是光电设备抗过载问题。当时国际上光电设备抗过载最高只能达到几百个重力加速度。而某型火炮的炮弹在发射瞬间的实际过载是13000个重力加速度,这要让常态下连一个重力加速度也承受不住的侦察设备安全飞出炮膛,其难度简直就是在攀登科学上的珠穆朗玛峰!

生性喜爱登山运动的钱立志带领他的课题组勇敢地向这座科学巅峰进发了!

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愈挫愈勇的钱立志和他的同事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收获了甜美的成功之果。

2001年7月,某试验基地。一道美丽的弧线划过蓝天,一只挂着侦察设备的降落伞从炮弹中弹出,像一朵蒲公英飘在空中。随即,地面接受屏出现了清晰的画面。这优美的空中亮相,亮出了我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炮弹,其抗过载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紧接着,钱立志又通过研究,使之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作战体系。2005年,他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二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炮弹填补了又一项世界空白。其研究成果被部队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多种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给我军传统作战样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写忠诚,奉献情怀映照浩浩军魂

钱立志过人的智慧令人折服,但他人生路上作出的很多选择却一次次被人认为是犯傻。

当年高考他是全县理科状元,当他放弃名校选择军营时,乡亲们笑他傻;当他在某一领域可以有更大个人发展空间时却转而投身更贴近实战、风险也更大的新领域时,同事们笑他傻。为了“打赢”需要,他3次转行、4次变换研究领域。对于这一切,钱立志笑着回答:我不傻呀,正是有多个领域的研究基础,才成就了我的创新成果。

在研制某型特种侦察弹时,以哪种火炮作载体,又给了钱立志一次选择。

当时,可供选择的载体有多种火炮,反复考量后,钱立志果断选用了膛内过载大、试验难度大的最具挑战性的炮种。原因是该型火炮部队装备数量大、实用性能好,炮弹生产成本低、官兵易操作。一旦成功,既可避免火炮装备的更新换代,还可更快更好地提高战斗力。

在钱立志看来,让每一分钱都生成战斗力,也是军事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他认为:军事科研既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步伐,更要从我军现有装备出发,怎么对部队有利就怎么干,还要甘做“无名英雄”。多年来,他的研究工作涉及高级机密,不能公开发表论文和公开出版涉及相关技术的专著,有人认为他的研究早已“搁浅”,各种议论随之而来,但他并没把这些放在心上。

近年来,名声越来越大的他被许多厂家开出高薪邀请加盟,一位老同学开出25万元的年薪请他转业到其公司担任首席技术执行官。对此,钱立志回绝得十分干脆:金钱买不来我的快乐,只有国防事业能让我实现自我价值,能让我嚼出甜味来!

不爱金钱的钱立志,有时却会遇到“钱”的难题。开始某型特种侦察弹研制课题时,由于启动资金没着落,他将自家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办法想尽了,才筹到了不足预定费用的一半。一家民企老板许诺重金支持,还让他以课题形式参股分红,但条件是研究成果专利权必须归属该公司。钱立志一口回绝:我是军人,我的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只能姓军!学院党委深深为他的爱军情怀所感动,常委会作出决定:在学院当时年度科研经费仅有21万元的情况下,先挤出7万元作为该项目启动资金。

多年来,正是这种无言的信任和不断的支持,激励着他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我们的身上,不仅承载着军队的今天,更托举着军队的明天。”为了年轻人的成长,钱立志甘为人梯。他把三尺讲台作为人生舞台,为国防科技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还将总部拨给他个人的5万元学科带头人科研经费无私资助其他同志主持的项目。在他带动下,一大批科研骨干正在迅速成长。

“大幕刚刚拉开,更精彩的还在后面。”这是一位战友对科研上渐入佳境的钱立志满怀信心的期待。我们同样可以期待,有大批钱立志这样充满智慧又忠诚使命的当代军人,我们国防事业的明天将更加精彩!

【人物寄语】

科学探索的道路是艰辛的,但也是充满挑战性的。唯有远大的目标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吃苦的精神,才能登上事业的巅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