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来欣赏毛泽东主席于长征期间椽就的壮阔史诗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任振杰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12-26 16:44

《念奴娇·昆仑》: 共产党人的伟大梦想

陆俨少水墨画:《念奴娇·昆仑》(资料图)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长征期间所写诗词中唯一一首游离于长征之外的诗词就是《念奴娇·昆仑》。但这首诗却在红军过了岷山“豁然开朗”之时,诗人用更加博大的心胸,更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共产党人“高于天”的磅礴气势和伟大梦想。

“横空出世”。开头四个字,便突兀冲天,把昆仑山的赫赫气势和磅礴伟力包举无遗。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总辔扶桑”的大神出现的场景。但诗人却笔峰一转,以挹揭星斗之力,用一个“莽”字承引,由神话回到人间,并且“阅尽人间春色”。更能体现“莽”的却是以“飞起玉龙三百万”为由头,引出的后面几句。昆仑山就像是三百万条玉龙一样,让人不寒而栗,敬畏他的雄伟和不可一世。作为伟大祖国的摇篮,他自然是劳苦功高,但也会造成“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的灾难。自古以来有哪位诗人对一座大山论功评罪,从国计民生着眼,穿越于人间和神话中。最可贵地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高的宗旨意识,把诗人的感情一直通向了人民的心灵深处。

面对昆仑山气象万千的宇宙奇观,特别是他给人民带来的灾害,毛泽东却在接下来的描绘中,更加神奇地以一个共产党人的胸怀和气度,站在长征途中的高山之巅,背倚半壁青天抽出宝剑,并没有用“洪荒之力”,就把昆仑山“裁”为三截。这一“裁”,也道出了全诗的主题: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传遍全世界。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毛泽东也鲜明道出“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长龙?”,表达了已经站在抗日最前沿的红军将士,克敌制胜的坚强决心和冲锋陷阵的急切心情,但今天已是“长缨在手”,反用一个问号,则推宕生姿、饶有余味,表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信念、无坚不摧的革命意志、激昂澎湃的战斗精神。《念奴娇·昆仑》以“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结尾,将自己崇高的思想感情融入了瑰丽雄奇的现实景象中,再一次彰显了共产党人无以伦比的气度和梦想:打倒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让全人类都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