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专家杜文龙独家解读:转型中的美军作战形态

美国《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重点支持美军增加部队员额、加强航空力量战备程度、增加海上存在、加强设施维护、强化导弹防御和增购关键弹药。视觉中国
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2017年1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700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法案,包括增加在导弹防御计划方面的支出。该法案的签署是其革新军事体系、加强军备部署、海陆空作战转型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近日,著名军事专家杜文龙就美军海陆空未来如何转型、革新、加强军备等重大策略进行了透彻剖析。
陆战:作战城市化
“人类以什么方式生活,就以什么方式战斗。现在无论从人口、地形、生活方式,还是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趋于城市化,那么,作战也在城市化。美国早已把未来城市当做主要作战研究。”杜文龙在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办,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军民融合装备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四期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高端人才培训班上指出。
如今,全球有一半人居住在城市,一些发达国家居住城市人口比重高达70%—90%。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60%。目前美国陆军采取的是外向型战略。由前沿部署到能力部署转变,陆军不仅是看家护院,而是脚踏国境线,脚步、眼光、刺刀都向外,向世界范围内作战,野战部队和远征部队界限模糊,已没有区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城市和大型居民地的作战行动占全部欧洲战争行动的40%。之后,美军250多次海外军事行动中,有247次涉及到城市,占到总数量的94%。
阿富汗战争中,马扎里沙里夫、喀布尔、昆都士、坎大哈等城市均是地面进攻作战的主要目标;伊拉克战争中,在美英联军南北约1000千米的进攻轴线上,有大中城市20多座,城镇化地形目标达100多个,城市作战贯穿美英联军南北对进的全过程。
而在利比亚战争中,双方的作战行动始终围绕北部沿海的班加西、卜雷加、米苏拉塔、的黎波里、兹利坦和扎维耶等城市进行。战后典型的局部战争行为,都以夺取具有重大军事效益的城市作为基本方式与目标。
美国海军陆战队战争实验室和联合作战司令部城市战办公室认为,现代战争所需要的一切都会通过城市战获得,城市是未来的战区。这充分说明城市在区域乃至国家安全稳定中的战略性蓄积作用,拥有城市就可以稳定整个态势,在攻防作战行动与部署上保持较为广阔的战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