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7月,建军90周年前夕。
广西军地开展“寻访英雄足迹,学习英雄事迹”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一个个民兵英雄通过电视、网络和报纸,再次走进千家万户。
同一时刻,同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一队队军地领导带着鲜花和慰问品,走进民兵英雄家中,表达当地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对这些功臣的尊崇。
遥相呼应的举动,折射着两地党委政府的大局观念:民兵在党的领导下,作为解放军的重要助手,是加强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尊崇民兵,就是尊崇为了保卫国家敢于牺牲的勇武精神,就是尊崇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

云南省富宁县军地领导走访看望民兵英雄陈昌德的遗属王凤芬。吴忠海 摄
亏待英模,丢失的是民族崇武尚武的血性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云南、广西两地上百万民兵舍生忘死支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7月,时任广西崇左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谈汪洋驱车来到那坡县平孟镇旧村走访民兵英雄林兴平的遗属,眼前看到的一切,令这位守边30余年的大校军官百感交集:1本一级英雄证书、1枚一等功军功章、3枚三等功军功章和2张巨大的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摆放在客厅最显眼处,仿佛在诉说主人不平凡的经历。
然而,与这些军功章和立功受奖证书闪耀的光环相比,现实中这位民兵英雄家人的生活则黯淡了许多:2008年,林兴平突然辞世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房子翻建尚未完成,儿女没有长大成人,失去依靠的英雄遗孀靠每月420元的英模家属补助费独自撑起这个并不完整的家……
谈汪洋彻夜难眠,奋笔疾书:在鸽哨携阳光的年代,如果一枚军功章甚至抵不过一款“苹果”,那我们丢失的将不只是一段光荣的历史,而是整个民族崇武尚武的血性。
谈汪洋思考的问题,也是云南、广西两地军地领导关注的问题。
2014年,自治区党委议军会上,军地领导对广西军区关于提高民兵英模待遇的议题达成共识:越是和平年代,我们越是要尊崇英雄,越是要通过优待这些英雄及家人,来涵养整个社会的尚武精神。
就在广西全面启动优待民兵英模工程之际,云南也将这个议题摆上议事日程。军地领导对提高民兵英模待遇作出部署,反复强调:民兵英模是保卫国家的英雄,要让他们得到与荣誉对等的实惠,让民兵英模这块招牌亮起来。
发自内心敬重他们,带着感情优待他们。这一年,东起广西的村村屯屯,西到云南的沟沟寨寨,湮没在千家万户的民兵英模被请到前台,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