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为将之"五要"

来源:马骏说孙子兵法作者:马骏责任编辑:全云
2015-08-13 17:16

二、信

孙子眼中的为将第二"要"是"信"。

什么是"信"?信,就是赏罚有信,就是诚实不欺。用在治军上,信就是该赏,不以远己而不赏;该罚,不以亲信而不罚。也就是说,部属做出了成绩,不能因为当事人平日不和自己来往,或者曾经犯过错误,或者是自己很烦的人而不赏;部属犯了错误,也不能因为当事人是自己亲近信任的人就不罚。

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就是赏罚有信的名将。公元228年,诸葛亮亲率10万大军北伐曹魏,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一定要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

马谡到了街亭后,却骄傲轻敌,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魏军大将张郃领兵至街亭迎击马谡,当他看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蜀军围困在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郃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

马谡是诸葛亮非常器重和赏识的将领,但此次不听命令,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以军令当斩。杀掉,当然心痛,舍不得;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强忍悲痛,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对此,全军将士无不震惊。你想啊,丞相连那么器重的大将都处死了,谁还敢不服从啊!

公元230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蜀汉驻前线祁山有20万兵力,但由于后勤保障不足,前线严重缺粮。诸葛亮对此非常犯愁。这时,长史杨仪提出一个建议,将20万兵力分为两班,平日在前线部署10万兵力,每100天轮换一次。这样,既可解决由于运力不足带来的缺粮问题,又可以使得前线士兵保持高昂的士气,不会因长期在边境驻守而产生厌倦情绪。

诸葛亮接受了杨仪的建议,下令将全军分为两班,100日一轮换,谁违令就按军法处罚谁。

可是,231年早春二月,司马懿派手下大将张郃攻蜀军于卤城,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礼县城东北。这时,正值前线有四万蜀军到了轮换的时间了。而前来接班的蜀军还在汉中路上。杨仪进帐对诸葛亮说,是不是暂时停止轮换?

诸葛亮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他坚持让应该回家的士兵回去休整。

这就是信!

有信,就有战斗力。当蜀军听说诸葛亮在敌军压境的时候,还让他们按时回家休整的消息,感动到了极点,纷纷要求留下来,打完眼下这一仗再走。全军士气高涨,最后,将张郃射杀在木门道。

可见,一个将领,只有做到赏罚严明,做到诚实不欺,才能让你手下的士兵信任你,心甘情愿地服从你的指挥,愿意跟着你出生入死,全力投入战斗,从而保证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但兵家非常看重,如上所说,法家的韩非子也是非常重信,而在儒家文化中,更是极其强调"信"的重要性。孔子就多次提到"信",如《论语·学而》中就说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千乘之国,指的就是大国。这句话是说作为大国的统治者,第一点就是要办事严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一定要讲究诚信。

为将要"信",为人更要讲"信",民间百姓的一些话,如:"吐个唾沫就是一个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都是从"信"的意义上划定的人的基本道德底线。那些总是说了不算的人,你能和他交往吗?

德国人的守信在世界上是出名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德国名牌大学的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便准备留在德国寻求发展。他到很多家大公司去求职,却全都被拒绝了。自己名牌大学毕业,成绩又那么好,他们为什么不用我?他感到非常恼火。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决定先找个小公司干着,先有饭吃,然后再跳槽。可是,当他去一家小公司求职时,竟然同样遭到了拒绝。

他终于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告你们……"

对方没有让他把话说完,低声告诉他:"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另外的房间谈谈好吗?"

他们走进无人的房间,德国人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为他送上一杯水,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留学生拿起看了看,是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逃票三次。

也许在我们看来,乘车逃票根本算不得什么,德国人这么做绝对是小题大做。但德国人可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乘车买票这是一个人应该做的,是一个人诚信的表现。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住的机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逃一万次票才可能被抓住三次。这位留学生居然被抓住三次,在严肃严谨的德国人看来,大概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可见,在"信"的问题上,东西方文化没有多大的鸿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