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需要大战略

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梦杨责任编辑:全云
2015-08-13 15:07

徐勇凌和他的两位亲密战友李中华(左一)、张景亭(中)

市场决定航空业发展的走向

除此之外,我国通航工业预计有6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其中,通用飞机大部分依赖进口,国产通用飞机主要由中航工业研制,以轻型及多用处飞机为主,商务喷气式飞机仍是空白。为此,国际飞机制造大鳄对中国市场的觊觎,已经在中国珠海、上海、天津、重庆开始布局自己的航空产业,准备开足马力“填补空白”。

国际航空业形势严峻,一些国家通过经济、政治、贸易手段,对中国市场已构成围攻之势,由于缺乏发动机和大飞机研制的核心技术,只能把偌大的民机市场拱手相让。每年波音、空客从中国淘走数千亿美金,这是科技落后的悲剧。徐勇凌表示。

徐勇凌分析说,今日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已非30年前,起步恰逢其时。因为国内的政策走势、投资环境、市场发展、国际航展、民航发展、通航崛起、私营企业的热情,将铸就中国航空产业的二次腾飞。羽翼丰满者,当凌空之翱翔。

战略途径是跨越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近代衰败过,其中原因很复杂,我们不必过于纠结,我们唯一应该清楚的是我们的目标。中国要在未来实现真正的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战略上有远大理想和勇气,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一崛起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困难,除了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更大的阻力可能来自博弈对手。因此,我们在空天行动自由的追求中要敢于迎难而上、实现超越。”徐勇凌充满了自信。

他指出,此次神十发射成功,外媒反响很大:英国《金融时报》题为“中国火箭发射标志迈向空间站建设重大一步”的文章说,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军力也快速扩张,西方观察家自然焦虑中国航天被用于军事用途,北京拒绝透露项目细节似乎也暗示中国航天项目有军民双重用途。文章还说,北京计划2020年前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并实现登月,那一年恰逢国际空间站退役,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在太空保持存在的国家。

他说,“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谁也阻止不了一个大国前进的步伐。当中国第二款隐形战机歼31成功首飞。境外媒体评论称,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和美国同时研制两款隐身战机,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战机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徐勇凌说,中国在航空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已经缩小到15年左右,依托我国强大的国力,加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我国航空工业追赶上美国的日子指日可待。”

徐勇凌表示,“我国在航天领域落后美俄尚有30年的差距,相比之下,军用航空领域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仅有15-20年。我国在1956年歼-5首飞时,与国外先进航空工业国家差距达50年,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航空工业与航空强国的差距已经缩短到近15年。”

中国航空改革不是无路可寻,时速486.1公里——目前为止地球上的火车所能跑出的最快时速,这是中国高铁的速度。曾经落后世界潮流30年的中国铁路,在10年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了其他国家几十乃至上百年的发展成果。

还有韩国的三星电子,有争世界第一的渴望。谈到三星成功的原因,徐勇凌认为,不外乎是出色的市场推广、超强创新力和运营能力,以及用户对iPhone替代品的渴望。它们具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功能,如只要让两部手机轻轻接触,就能发送照片。三星使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脱颖而出。

崛起的欧洲巨人空客,遵从拿破仑名言:“大就是美”。从A320到A380,从民用飞机到军用运输机、从多国经济利益联合体到单一实体公司,空中客车公司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成为一个能与波音公司共同撑起全球大型飞机制造市场的一个欧洲巨人。空中客车公司的成长代表着欧洲工业力量的崛起,空中客车公司的发展历程,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徐勇凌强调。

徐勇凌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也要走军转民、航天、航空技术结合之路。我国航天技术如此发达,能否把一些先进技术,转为民用。航天是科学探索和研究,航空才是国家大的战略产业和民生支柱。因此,国家要成立独立研发发动机、大飞机项目的专家团队,主要研究目前国际上最新型飞机,发动机最少研发5种以上。国家要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持续支持,拨2000亿元研发专项资金,用5年至10年时间,为下一轮航空崛起,培养大约5万至10万人的航空技术研发队伍。这一批人要目标远大、魄力超群、狂热、执着、懂得国际航空技术,将发动机与大飞机项目同步进行,同步试验、试飞,一步到位。研制出从大到小各种飞机新型系列,计划用10年或者15年,一定会出现中国高铁、空客、三星当前态势,为中国航空未来百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