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官兵血性胆气——
铁军精神燃旺打赢底火
抗战时期,英勇的新四军将士慷慨赴死,义无反顾,或横刀敌阵,或泣血孤营,从“阜宁战役”到“刘老庄82烈士”,每一场战役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壮歌,每一场战斗都有一串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走进新四军纪念馆,一个个经典战例、一张张历史图片,让官兵记忆深刻、触动心灵,不怕牺牲的铁军精神已融入官兵血脉,成为他们矢志打赢的不竭动力。
传承铁军血脉,争当强军先锋。新时期,盐城军分区官兵以使命任务为主导、实战需求为牵引、国防潜力为依托,积极探索国防动员准备、民兵组织建设和后备力量训练新路子,军分区人武部整体防卫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提高民兵实战能力,军分区根据民兵未来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按照不同种类、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训练课目和内容,合理调配全市教学力量,科学确定各人武部承训专业,为全市培养民兵骨干提供坚实的硬件条件。
官兵的血性胆气从实战任务中锤炼。2013年,在抗击台风“达维”救援行动中,军分区迅速组织沿海县(市、区)民兵应急分队2000多名,全力参与救援行动,安全转移海边危险区域群众1000余人,抢运物资近30吨,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高度肯定。
市民兵应急连参加省军区“三精”比武荣获全省第一;军分区参加省军区首长机关军事考核获得总分第一名;信息化条件下反敌袭扰等多篇论文获奖;军分区党委班子参加省军区考核获第一名;军事主官被军区表彰为“练将练官先进个人” ……
近年来,驻盐部队官兵从训练场、比武场上捧回了76块奖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扛红旗、打头阵成为常态。盐城市市长、国动委主任王荣平感慨地说:“民兵队伍已成为盐城防卫作战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拳头力量!”
■推进国家发展战略——
打造军民融合盐城样本
70多年前,新四军在盐阜老区重建并发展壮大,与老区人民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70多年后的今天,盐城军民在践行强军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依然齐心协力、水乳交融。
2011年,盐城军地双方积极探索将国防动员机制、军队指挥体制机制和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三个机制”有机衔接,有效提高了应急应战能力。这一军民融合的“盐城样本”在江苏省推开。
军地双方围绕军民融合、促进部队战斗力建设,制定党政领导议军、军地联席会议、军地互访等工作制度,联合出台《加快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一批法规性文件,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加、市县乡村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军民融合新机制。
随着国家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盐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科教兴海战略,引进了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抢滩登陆”。市科技部门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资源优势,在科研攻关、技术革新等方面与部队进行合作融合。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经济不忘部队战斗力建设,发展经济更要注重军民融合,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到战备和国防需要。近两年,该市投入资金先后建成了3条高速公路、6纵12横支线公路,条条都与机场、码头、营区和军事要地相连。
盐城是兵员大市,每年退役士兵就有3000余人。从2006年开始,盐城市民政部门采取和当地大中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对城乡退役士兵实行“大专班+高级工”的“学历+技能”全日制免费技能教育培训,走出了一条富有盐城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先河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新路子。
5年来,全市参与科技支前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达600多人次,帮助驻军部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骨干800多人,革新装备器材100多件,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先后有20多项军地共用成果被嫁接到部队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