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深度思考>>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鲁国玺责任编辑:遥远2014-11-26 09:46

发挥民兵应急分队的作用,有效遏制、打击、铲除恐怖活动,就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解决好“靠得住”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全民信教,民族、宗教意识浓厚。民兵应急维稳分队大都由少数民族构成,是恐怖分子渗透、策反和利用的重点。因此,民兵遂行应急维稳任务时,必须做到“四个划清、四个提高”,即:划清民族与宗教的界线,提高辨别两类不同概念和坚持民族宗教政策原则的能力;划清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与恐怖分子宗教观的界限,提高执行民族政策与处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划清正常宗教活动与带有极端宗教色彩的民俗活动的界限,提高抵制恐怖分子侵蚀的能力;划清宗教教义与民兵性质、宗旨、任务的界限,提高明辨是非和自觉履行职能的能力,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听党话、跟党走。一是要用先进的理论引导思想。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的宣传教育,用新思想、新文化武装头脑,克服狭隘的民族观、地域观,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文化观、利益关,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确保其在应急维稳行动中不折不扣地服从命令听指挥。二是要用鲜活的事件校正观念。剖析恐怖活动的重点案例,用血的事实揭露恐怖分子的反动本质,帮助应急维稳分队民兵认清恐怖暴力活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危害,认清正常的宗教信仰与极端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认清党和政府依法处置恐怖活动的正确原则和立场,坚定铲除恐怖主义的信心和依法打击恐怖活动的决心。三是要用英模的事迹激励战斗精神。邀请参加过战斗和遂行过急难险重任务的民兵英雄、模范人物讲切身体会,用眼前活生生的英雄事迹激励应急维稳分队人员的战斗精神,培养临危不惧、遇险不退、勇于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依法履行职责时对恐怖暴力分子“心不慈、手不软”,除恶务尽。

二、要解决好“收得拢”的问题。骚乱活动暴发突然,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在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组织民兵遂行应急维稳任务,必须以快制快,争取反恐斗争的主动权。一是要提高“通”的效率。利用小城镇建设成果及固定电话、移动手机、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在大部分地区普及的优势,实施民为军用、多法并存的通信指挥。对地方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规定时间、划分频道,实行统一联播,最大限度地增大信息传播空间,提高集结动员效果。利用地方程控电话网络,按应急维稳分队民兵分布地域,建立区域性的程控电话通信网络,实施通播。个别偏远地区和通信“盲区”,使用宗教用的海螺号、鼓、锣等音响设施进行联络,确保动员集结时的通信指挥及时、畅通。二是要拓宽“运”的渠道。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既有大型运输车辆,又有摩托等就便交通工具的实际,建立车辆运输和摩托运输相结合的输送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输送时效。交通便利地区,征用地方公共汽车、运输车辆等大型机械车辆,提高输送量;交通不便地区,征用吉普车、摩托车等便于在崎岖道路上行驶的小型和轻便车辆,提高机动性能。平时要制定征用计划,明确车辆、摩托的征用数量及油料的保障方法。定期对征用计划内的车辆集中检查、维修,确保一有情况能开得出、走得动,不误时误事。三是要提高“拢”的速度。要加强对应急分队民兵的跟踪检查,对转场外出休假人员的去向、路线及联络方式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收拢工作有的放矢;在远离驻地外出打工民兵中建立班、组等临时组织,遇有情况可以班、组为单位分头动员,有组织的向规定地域集中;县人武部要结合节日战备和敏感期,组织所属民兵应急维稳分队每年进行1至2次集结演练,使民兵熟悉收拢集结的方法、程序、地点和输送方式,确保战时收拢集结紧张有序、快速高效。

三、解决好“拿得下”的问题。“下”的核心就是通过训练,使民兵应急维稳分队具备与反恐任务相适应的特种作战能力,做到不动则已、动则能有效解决问题。一是内容上要突出“精”。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可能发生的绑架、爆炸、投毒、放火、群体械斗等暴力恐怖事件,贴近实战、贴近实用、贴近实际,精选训练内容,使应急维稳分队民兵学有所专,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精通特种射击、擒拿格斗、攀登越障、排爆侦毒等特种技能的行家里手,确保在实战中能一枪毙敌、一招制敌,真正发挥作用。二是方法上要立足“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民兵文化程度偏低、理解能力较弱,语言不通,交流困难的实际,采用灵活、科学、简便、高效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刻录“双语”教学录像带、光盘,使用电视机、录像机实施电化教学,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刺激来加深理解,提高训练实效;以军分区为单位建立民兵训练基地,发挥财力、物力、人力集中使用产生的效益,对民兵应急维稳分队实施集中训练或分期分批轮训,确保训练时间、内容、标准、效果的统一,确保其“战之能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