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七一论坛】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路径选择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宋学勤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8-28 14:44:5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次又一次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的梦想,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党史观是一系列有关党史、党史学观念的集合,其在本体论意义上包括党史是什么、党史学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学习党史的意义;在方法论意义上则包括如何学习、研究党史,这反映、影响着对党史本体论的理解。要更好地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意义,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研究党史需要坚持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至今百年历史的集合,它由一系列客观事实组成。然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注定了它的历史不同于某一门一般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党史国史学界已经就党史学的性质达成共识,即中共党史学是一门具有政治学特点的历史学科。党史学要求学习者精准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关注重大问题,“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以此确立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正确理解。本体论意义上的党史观应同时包含对中共党史客观性、中共党史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确认。在这一前提下,也就很容易理解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从党的建设、理想信念等方面汲取力量以更好地走向未来。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在方法论意义上对党史研究、学习有全面的认识。既然党史学具有政治性和科学性,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就成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关键。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从历史上看,党史学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蔡和森同志较早地注意到了系统总结、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必要性。他指出,一名好党员需要“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以明白自身责任,若要理解党发展到什么阶段、程度,未来发展道路何在,就需要“用历史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意味着党史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关乎合格党员培养、党前进方向选择的一门具有较强政治性和现实性的研究。由此可见,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共党史研究起步之初就已经认识到并阐述了它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经过整风运动、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军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讨论、起草与修改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研究和学习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曾多次指出党史学习对于坚定理想信念、执行基本路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要求更加重视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教育全党、人民,要求把革命史学习同理想信念教育、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当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求围绕“三个为什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从现实上看,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要求我们重视党史学的政治性。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会遇到复杂的风险考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深刻演变更增添了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攻击、否定党的历史就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否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党史学的政治性,才能旗帜鲜明地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马克思主义者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这种善于总结和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体现,也是党先进性的体现。总之,党史学从诞生之初就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一属性让党史学习研究在党的事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当今中国的现实也要求重视、发扬党史学的政治性,明确这一属性将是正确学习党史的第一步。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把握好党史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辩证关系

通过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政治性和科学性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实践中把握好党史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键,在于以大历史观着眼主线,重视主流与本质。

首先,必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把握党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代仁人志士们的不懈追求。无论是秉持教育救国、科技救国,还是主张立宪或革命,先进的中国人都致力于救亡图存,使自强的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是在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原本出身不同、思想认识不同的先进国人在探索中逐渐走向马克思主义,形成百川入海之势,这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救国之路,始终奋斗在国家和民族事业的第一线,终于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强国梦是理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各种制度安排的关键。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中国才有可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证国家安全、谋求国家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由此可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脱离了这一点,学习党史将会事倍功半。

其次,必须在人类文明曲折前行的历程中把握党的历史。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离不开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托马斯·莫尔到马克思,社会主义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中国的事业,更是人类文明的事业。当今中国已经以自身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同时,日益强盛的中国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缔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再次,要以大历史观探索党史的丰富内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治史是党史学主要乃至唯一的关注对象。时至今日,党史学既可被分为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也可以按照“五位一体”被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生态史。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启示我们,不能把内涵丰富的党史宝库简化为一部“会议史”或“主要人物活动史”。党史应当有生动的情景,“不仅要写大人物,也要写小人物”“不但用正确道理教育人,而且用高尚情操陶冶人”。否则既限制了党史研究水平的提高,也限制了党史学现实价值的发挥。不论研究领域大小,党史研究都应具备宏大的关怀和明确的问题意识。着眼于边缘群体的社会史研究看似微小,却可以承载着助力社会建设、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追求。

最后,要以大历史观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质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具有深刻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的客观事实。面对国内外对党史的攻击、指责、抹黑、混淆,以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正本清源”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历史观,以涵盖“四史”的宏大视野理解和解释中国道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把握好党史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深入学习党史的前提条件。广大干部应把自身工作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与使命,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积极的总结者,结合自身实际讲好改革的故事、发展的故事。广大党员不能满足于做被动的接受者,应在工作、生活中主动学习党的历史,认识党史的规律,在坚定信仰的同时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疑惑,同时还要以深入的思考、科学的认识批判有关党史的错误观点。广大群众要认识到党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战胜磨难、取得一次次历史性胜利的深刻原因,认识到坚持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的特殊性、重要性,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宋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