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霍建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规划《建议》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规划《建议》的形成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因为它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充分考虑了我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局势的变化特点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困难,是在综合统筹国内外形势下,提出的我国“十四五”规划和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二是规划《建议》的形成是建立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讨论基础上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各界人士的意见,规划《建议》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三是“十四五”规划作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它将成为指导和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设定的众多美好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值得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四是在规划《建议》的指导下,各部门各领域将据此制定出可操作的具体发展规划,用以指导和引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实践。五是鉴于这个规划是一个高度认可的公开的宣言,在执行中将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和监督,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如期实现这一宏伟蓝图,达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规划《建议》共分为15部分内容,60项工作要求。其中第十一部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涉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三大内容,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该部分总的要求是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在对外开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我国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围,自贸港建设不断提速,市场开放中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先后付诸实施,国内市场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得到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大幅改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整体环境正在加快形成,所有这些改革内容都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特别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我们要努力实现贸易的创新发展。在全面提高服务贸易发展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贸易创新发展,继续大幅度降低进出口关税,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进程,方便企业加快拓展贸易发展,努力实现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二是加快推动服务贸易各个领域的市场开放进程。特别是在金融保险、电信服务、文化教育以及一些专业服务领域继续加快开放进程,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场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的匹配程度。三是加快研究规则和管理体制的开放和对接。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前提下,我们应努力实现同国际现行规则的全面对接,以此带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形成同国际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国内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体制,全面构筑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发展倡议,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响应,参与国家的范围日益扩大,成为国际经济贸易投资发展的一种新的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在“五通”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而在规划《建议》中,我们之所以再提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国际上一直存在一些负面评论,他们从环境的角度、社会责任的角度以及债务的角度吹毛求疵,甚至别有用心地予以否定;另一方面是今年以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少项目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谨慎对待。在此情境下,我们既要保证各类项目的平稳运行,又要注意以高质量标准要求顺利完成各个重大项目,还要特别注意环保和国际合规方面的有关规定,真正做到高质量完成“一带一路”建设中各个工程项目,牢固树稳“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中的正面形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除了要确保现有项目的顺利完工外,我们更要处理好“五通”建设的协调推进问题,积极参与第三方合作项目以及通过国际金融体系扩大项目建设的融资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这一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参与的国际多边、双边和诸边的各类活动,其中包括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当然也包括我国同相关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当前,十分重要的是世贸组织改革和其他相关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的改革。因为在世贸组织改革问题上,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形成了自由贸易同贸易保护主义的较量、市场开放同对等开放的争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能否继续享受差别优惠待遇问题上美国同主要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分歧。而中国的立场是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支持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支持发展中国家继续享受差别优惠待遇。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国力日益上升,中国在国际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加受到关注,中国会继续坚定地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倡导建立更加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治理结构。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区域合作方面,第一,我们应积极推动同欧盟的经贸合作,力争早日签署《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进一步拓展我国同欧盟的经贸关系;第二,2020年11月15日,在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上,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协议;第三,在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方面,努力构建东北亚地区新的合作模式,与此同时针对日本牵头运行的CPTPP我们也表示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总体来说,我国正在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我们愿以高水平开放的姿态,努力适应区域合作模式的发展,努力拓展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充分考虑当前国内外面临的复杂形势后得出的新的政策选项。从国际形势看,中美贸易摩擦和冲突的日益升级对我国贸易和投资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使得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受到明显挤压;从国内经济看,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于受到外部技术的限制和封锁变得更加艰难,我们必须保持政策定力,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保持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而凭借国内已形成的超大市场规模优势,通过积极扩大消费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仍需外向型经济形成合力。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做法,通过扩大开放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通过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调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解决好制约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主要障碍,形成更加畅通的经济发展循环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撑作用,同时我们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花大力气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统筹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