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2020年新华社年度照片·中国抗疫

来源:新华社 发布:2021-01-06 21:55:0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2020年1月2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火车站,旅客戴口罩进站乘车。1月23日,武汉宣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在全国鼎力支持下,进入“隔一座城、护一国人”的攻坚阶段。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1月24日,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左)与病情好转的患者黄淑丽互道新春快乐。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2020年1月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大型机械加紧施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1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开始进驻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2020年1月28日,在新疆医科大学院内,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吕俊(左)与家人道别,驰援湖北。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这是2020年1月29日拍摄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医学主治医师黄霞。1月22日,黄霞被紧急抽调到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参与临床救治。为了专心工作,她把6岁的儿子送回了老家,让父母帮忙照看。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2020年1月30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派出所民警邵玉春背着病患准备送医。新华社发

↑这是2020年2月2日拍摄的湖北省武汉市火神山医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2020年2月4日,医护人员走向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2月5日,患者在江汉方舱医院内。当日22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开始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这是2020年2月5日拍摄的湖北省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2020年2月6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新华社发(江榕摄)

↑这是2020年2月6日拍摄的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脸上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出的印痕(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2020年2月7日,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街道西城壕社区党委书记翁文静(右二)与志愿者柳莹(右三)、张琦(右一)上街进行防疫宣讲。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2月10日,在湖北省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带领患者们跳舞。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2020年2月12日,医务人员在湖北省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竖起拇指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2月15日,运送成都市成华区捐赠武汉消毒液的卡车在湖北省武汉市区行驶。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这是2020年2月17日拍摄的湖北省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2月22日晚,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六楼重症隔离病区副主任医师涂盛锦(左)与妻子南二楼病区护士曹珊在车内聊天。从大年初一开始,两人就住进车里,为抢救病患,争分夺秒,以车为家。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2020年2月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黄石路汉口大药房外,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把为居民购买的药挂在身上。新华社发(武汉后湖街道供图)

↑2020年2月29日,上海芭蕾舞团演员项阳(右二)和同伴在通过网络直播的“公益公开课”上示范芭蕾舞基础动作。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2020年3月3日,广东省佛山康得福公司员工在医用防护服生产线缝制产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企业加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的生产供给。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020年3月5日傍晚,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刘凯在护送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让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人欣赏久违的日落。新华社发(甘俊超 摄)

↑2020年3月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用负压救护车转运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做CT检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20年3月8日,湖北省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送走最后康复的患者,正式休舱。来自贵州医疗队的叶青与康复患者分别时落泪,她试图擦拭泪水。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3月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操作防疫消杀机器人对方舱医院内部进行消毒。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2020年3月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青海医疗队队员刘海婷(左)、许国娟在等待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时小憩。当日,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20年3月10日,在进行14天医学观察后,解除隔离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排队走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康复驿站。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2020年3月17日,在武汉天河机场,完成援鄂任务后随队撤离的天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张硕向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2020年3月23日,在武汉天河机场,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2020年3月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的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保持两米的距离吃午饭。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4月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环保社区,居民在饭后跳广场舞。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这是2020年4月7日拍摄的开启了灯光照明的武汉黄鹤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2020年4月8日,一列动车从武汉动车段驶出,开往汉口站迎接旅客(无人机照片)。当日,湖北省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4月8日,在武汉站,G431次列车乘务员艾婷婷在发车前向乘客挥手。这是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后开往湖北省外的首趟始发列车。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0年4月8日,顾客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一家甜品店门前排队。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4月1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护士刘一夫为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按摩脚部,评估其腿部肌肉、神经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0年4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民在吉庆街的“大排档”雕塑前休憩。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4月1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长江边,骆舰和程熠爽(左一)在拍摄婚纱照。武汉解封后,这对新人立刻在一家11日正式复工的婚纱摄影工作室预约了第二天的拍摄。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20年4月1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二路一家商户前,外卖骑手在取餐。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4月1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名成功脱离ECMO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肺功能恢复后竖起拇指,尝试做出一个“赞”的手势。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20年4月2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粮道街的家阳“赵师傅”天天红油热干面店,厨师制作热干面。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渐好,武汉街头不少早点摊开门营业。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0年5月6日,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的高三年级学生在教室自习。当日,武汉首批121所学校高三年级正式复课。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5月15日,重庆西南大学迎来疫情以来首批返校大学生。在校园内的蓝花楹树下,一名学生拖着行李箱向宿舍走去。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2020年5月2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的一所小学内,两名学生用“碰肘”的方式打招呼。当日,贵阳市的小学开始复课。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这是2020年6月23日拍摄的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020年7月20日,观众在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家影院内保持距离观影。当日,在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武汉市部分电影院恢复开放。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8月1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一处执勤点,高新区(新市区)交警大队执勤民警向运送防疫物资的司机敬礼。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2020年8月26日,在封闭管理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环路北社区空中花园小区,临时党小组的成员把帮居民购买的物品按序摆好,以方便小区居民寻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2020年10月12日,市民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一检测点进行免费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2020年11月21日,天津滨海新区居民在泰达第二体育场核酸检测点排队等候核酸检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赵子硕 摄)

↑2020年12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崔家店华都云景台小区,一名居家隔离的小女孩冲着窗外做出胜利的手势。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0年12月11日深夜,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街道旁,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 徐凯鑫 摄

 

总策划:刘思扬

监制:孙承斌

策划:刘洁 郑卫 兰红光 赖向东 王建华

统筹:鱼澜

编辑:侯俊 王海燕 鱼澜 鲍菲菲 戚文娟 鲁鹏 毕晓洋 刘莲芬 任正来 林革 李京 赵丁喆 虞东升 罗晓光 吴蓉 任鹏飞 王化娟 姚琪琳 马晶 金宇 李梦娇 刘梦琪 谱庄 徐钦 柴婷 黄伟 夏一方

责任编辑:孙智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