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黎维和部队:10年累计排除各类爆炸物上万枚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吕德胜 叶洋萍 罗杨责任编辑:菅琳
2016-05-30 03:08

有一种担当,在十载接力中不断延续。5月19日,我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官兵踏上飞赴任务区的专机。在未来一年里,他们将在黎巴嫩南部地区执行黎以临时边界标定、道路修建、扫雷排爆、医疗救护等任务。

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大国之诺。自2006年以来,一批又一批赴黎巴嫩维和官兵在炮火中坚守、在雷场上涉险,用中国军人的担当,在黎以边境“蓝线”上铸起了一座和平的丰碑。

炮火中的坚守

世界舆论称赞:这是一支热爱和平的军队,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坐落在地中海东岸的“东方小巴黎”黎巴嫩,曾是中东地区的一颗明珠。可惜的是,连年的战乱,让明珠蒙尘。

2006年3月,一支来自遥远东方的和平之师,来到这片被战争反复犁耙的土地上。他们,就是中国首批赴黎维和部队。

正当大家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黎以冲突爆发了。“撤,还是不撤?”这是首批官兵到达任务区后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抉择。

“炮弹在头顶上飞过,‘呜’的一声就没了踪影。”2006年黎以冲突爆发第一天,一名中国维和士兵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然而,当国内征求大家意见时,维和官兵一致作出了响亮回答:我们是中国军人,要坚守维和战场。

很快,第二个难题接踵而至。黎以开战没几天,中国营附近一座桥梁被炸毁。上万黎巴嫩民众的逃生之路以及联黎部队的补给线被切断了。当时的联黎部队中,只有中国工兵具备野战开辟、修复通路的能力。 

出动还是不出动部队?指挥长罗富强心中一直在反复掂量。出动,就可能有危险;不出动,无异于见死不救。“我们是来维护和平的,既然选择了坚守,就要有所作为。”官兵主动请缨,修复这条“生命线”,成为联黎部队中唯一一支在炮火中外出救援和作业的维和工兵分队。

喊出豪言壮语容易,真实的情形却异常凶险。车队刚驶出营区就遭遇炮火,炸点最近的炮弹距车队不到200米。道路修好一半,早就等候在旁边的数百辆黎难民车辆迫不及待地鱼贯而行。

就这样,在激烈的战火中,中国维和官兵冒着危险出动20余次,抢修和开辟道路160余公里,排除未爆炸弹287枚。

中国军人在战火中坚守的消息传出,世界舆论为之称赞:这是一支热爱和平的军队,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安南和潘基文两任联合国秘书长给予高度评价。安南在视察联黎部队时,还专门邀请我受过伤的维和官兵共进午餐。 

不时爆发的武装冲突、雷场内数以万计的地雷……从第一批开始,每一批我赴黎维和部队几乎天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但一茬茬中国维和官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军人的铁血担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