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连”官兵海外维和遇当地武装,距营地仅30米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兴民 王飞 马永生责任编辑:菅琳
2016-03-28 03:08

党性光辉,闪耀在维和征程上

——陆军第54集团军某团“红一连”海外维和期间开展党建工作的经历

■张兴民 王飞 本报特约通讯员 马永生

3月初,陆军第54集团军某团“红一连”连史馆内,因执行维和任务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的士官党员朱连杰(左三)与战友们交流心得体会。谭斯旗

新闻快览

陆军第54集团军某团“红一连”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红军连队。“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同志亲自在该连发展6名党员,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2014年5月,该连50余名官兵加入全军首支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执行任务中,连队坚持党支部统一领导,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放松党员教育培养,出色完成各项任务。2015年底,连队被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执行任务归队之际,正逢改革强军战鼓催征。连队党支部因势利导,联系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开展党建工作的情况,广泛开展“小组会上话改革”等活动,引导党员骨干继续迎难而上,立足本职善谋事、能干事、干成事,在改革强军征程中争当排头兵。

深度观察

时时事事在组织之中,是守纪律讲规矩的基本前提

把解决问题寓于经常性组织生活中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来到一连创建党支部。此后,一连就把这一天作为“党支部诞生日”,每年组织重温连史等纪念活动,80多年从未间断过。 

2015年的“党支部诞生日”,让士官党员陈楷城有两个终生难忘:一是纪念活动头一次在异国他乡举行;二是这次活动在网上举行,与留守战友交流的几段视频由于信号不稳定,跨洋“走”了三天三夜。视频里,维和官兵见到了久未见面的留守战友,大家真情倾诉,一群钢铁汉子热泪奔涌。 

陈楷城说,这次特殊党日让他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执行任务更有干劲。

人员分散,组织却不分家。党支部留守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王玉光每月都会收到党员骨干从异国寄回的思想情况汇报。

“不是党员有了问题才想到过组织生活,而是把解决问题寓于经常性组织生活中。”王玉光说,党支部对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要求严格,不仅过党日上党课雷打不动,还要求党员每月都要向党小组或党支部进行一次汇报。临时外出党员走前要向党支部递交保证书,归队后要作一次专门汇报。如果汇报的思想与组织掌握的情况不一致,党支部一定会认真查找问题所在。一名战士党员操课3次迟到,在向党小组汇报中,这名党员没有检讨这个问题,党小组直截了当地指出,直到其认识到问题为止。 

连队官兵长期分散两地,执行不同性质的任务,党支部“一线战斗堡垒”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随着官兵经历的多样、视野的开阔,使得教育资源更丰富,教育管理更走心。维和期间,党支部开通了党员微信群。党员骨干在群里自编微党课,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恳谈会,充分发扬优良传统,每月评选“6名优秀共产党员”。去年底以来,党支部利用微信群组织两地党员谈改革话体会,将教育引向深入,凝聚起投身改革强军实践的强大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