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三连”:猛虎连队猛虎兵

来源:解放军生活作者:黄宗兴 李康 单传扬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9-12-06 13:23

“猛虎三连”:猛虎连队猛虎兵

黄宗兴 李康 单传扬 图/ 李康 张立

最开始,我们要从三连的战绩说起:曾连续13 年夺得团“精武杯”比武竞赛第一名,先后打破军区、师、团多项纪录,多人在国际和全军赛场上摘金夺银。“猛虎三连”的兵牛,是有原因的——

他们的眼中只有“第一”

急促的哨音响起,上士陈德锋一个激灵翻身坐起,全副武装后奔出黑漆漆的帐篷……最后一名战士到达集合点,连长张皓摁下了秒表……快8秒!再次刷新纪录。

8 秒从哪里来?

原来,当天因为有小雨,大家并没有把陆战靴像往常那样放在帐篷外面“去味”。一场如何放靴子的讨论就此展开。

“鞋子放在外面可以散去臭味”“帐篷空间狭小,战靴太占空间了”……“在床边,即便是无光条件,也能快速蹬上鞋。快出8秒不是偶然的。”连队干部说。

岂止是一双鞋子的摆放,每天熄灯前,连队值班员都要组织清点战备物资,更换水壶内饮用水。头盔按照作战要求摆放、子弹袋利于快速取穿……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让三连始终保持着全团紧急出动最快纪录。

准备打仗要争第一,打起仗来,三连更要做第一。

那年寒冬,一场实战条件下的班组对抗演练在零下30 摄氏度的天山脚下悄然打响。“猛虎三连”遇到了老对手“尖刀四连”。意外,发生在“开战”不到5 分钟的时候,班长郑明广带领全班刚进入对抗区域就遭到埋伏,郑明广和3 名战士被判“牺牲”。

“没有了主心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该怎么打?”此时,下士方洋主动请缨拿起了“指挥棒”。为争取时间,方洋带领战士奔袭到预设宿营地附近,将小组分散到便于通视的有利位置上伺机待敌。天降大雪,已经做好伪装的方洋为了不暴露自己,在雪地里趴了整整3个小时。

天蒙蒙亮,3 名“敌人”刚露头,就被方洋“击毙”。在他的掩护下,列兵乌拉木别克趁机迂回突击,最终夺得了胜利。“对自己这么狠干吗?这只是演练。”不少人表示不解。“既然代表三连出战,就决不能当孬兵。”方洋觉得,对抗就是实战,比起流血和牺牲,这点苦并不算什么。

是的,这点苦算不得什么。这支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历经大小800 多场战斗,两度被授予荣誉称号的猛虎连队,见证了无数生死较量。在三连官兵眼中,训练场是实战预演地,除了第一一无所求,为了第一一无所惜。

“干任何事情,三连官兵争第一的意识已经融入血脉。”三连原连长孙宏江说,对打胜仗的执着和对荣誉的渴望,在引领着三连官兵不断突破自我。

“合格”标准是很高的

“下连前就知道这个连队训练标准高,没想到还是超出了预料。”体能基础在新兵连拔尖的上等兵王博刚下连时,本以为会在三连“如鱼得水”,不成想一场五公里武装越野就让他“原形毕现”。

那次掉队后,王博才明白:别的连队良好的标准,在三连只能勉强及格。为了“合格”,他开始每天提前起床跑步,其他训练,也主动给自己加码。

今年4月团“精武杯”比武竞赛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王博由落后到超越,竟出人意料地取得了第三名,成为最大的黑马,凭借其他几个项目的出色发挥,最终夺得义务兵组全能金牌。

“枪打得准”是兄弟连队对三连的印象,可在连长张皓上任之初,情况可不是这样。

合格率90%,优秀率47%,平均环数43环……“猛虎连”的标准可不能这么低,得练!

结合多年射击经验和特种作战学院的学习经历,张皓决心在连队推广“三步呼吸射击法”以提高射击成绩。同时,为了坚定官兵对该射击法的信心,他现场展示训练效果,睁眼瞄准,闭眼射击,10发95环,连队官兵心服口服,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武艺练不精,愧当猛虎兵。别的连队5发子弹打出30环就算合格,可三连“合格”的标准却极为严格,不光要求子弹全上靶,还不能低于35环。为提升射击水平,三连的训练方法还有很多:“针穿大米”训练,大米的宽度不足2毫米,绣花针的直径超过1毫米,保持大米不断裂并用针凿个洞,磨练耐心和细心;在枪口立弹壳、头顶放水杯,保持弹壳不倒、水满不溢,培养耐性、锻炼眼力,强化瞄准稳固性;射击前穿插体能课目,模拟战场复杂环境,提升官兵“抗逆性”……

去年在新疆军区半年军事训练考核中,三连基础体能人人优秀,应用射击合格率100%,精度射击平均环数47环。

“严于大纲、高于大纲、细于大纲标准才是三连的合格标准”,三连指导员明生永始终认为,连队官兵不断在各类赛场上摘金夺银都是靠严把“合格”关换来的。

优秀的兵带出更优秀的兵

走进三连五班,写有“战斗功臣班”的锦旗挂在最显眼位置。这个因在边境作战中深入敌后歼敌而荣立一等功的尖刀班,历任班长都是功臣,均被保送提干。是否实至名归?笔者开始了深入探访。

“全班都有一股劲,优秀似乎都成了习惯。”兄弟连队副连长金季业,对五班有着特殊感情。

提干前,金季业是三连五班战士,班长是曾在全军“军事三项”比武中创下佳绩的史天虎。为了把全班都带成训练尖子,史天虎每天都要带他们到训练场“走一圈”。

“徒弟绝不能比师傅差!”史班长是金季业超越的目标,“全班都想和班长一样当尖兵”。

时隔几年,金季业也当上了班长,在他的带领下,班内战士郑明广当兵第一年就夺得团“精武杯”比武全能冠军,此后又夺得新疆军区侦察(特种)兵比武冠军,被保送提干。

五班上一任班长薛凡宇则是郑明广带的兵。2017年,薛凡宇由步兵跨专业到防化专业,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他每天训练超过14小时,每个动作反复练习几十甚至上百次,最终在“国际军事比赛—2017”安全环境项目中斩获金牌,荣立一等功。

薛凡宇保送军校前带出了五班现任班长朱立琪。朱立琪为了克服训练短板,经过3个月、数万次的训练,手掌满是淤青,小臂全是伤痕,换来的是持枪卧倒起立时间缩短0.8秒,最终在“国际军事比赛—2019”赛场上夺金……

一代代师徒传承帮带,最终成就“战斗功臣班”10余代师徒传承提干的传奇。

正如五班这样,三连正是靠着接力传承,让优秀的兵带出更优秀的兵,连队战斗力链条才在和平时期越来越坚实。曾在三连所在营任教导员的团副政委陆江丰告诉笔者,传承不仅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担当,只有把本领练强了,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猛虎兵”。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些年,三连涌现出“模范连长”李中林、全军万米长跑冠军孟龙、国际侦察兵比武“卡列夫勇士奖”获得者王帮根、“全军学习成才标兵”董卫疆、“国际军事比赛”金牌得主薛凡宇、朱立琪等一大批猛虎精兵,连队连续28年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2018年12月被陆军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