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连”长征时3天击退敌一个团47次进攻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建伟 孟凡利 刘磊责任编辑:唐超山
2016-08-10 04:01

后卫阻敌九死不悔,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连长李元军指着连史馆里一面“尖刀锐利”锦旗介绍说:1948年12月,连队作为尖刀分队昼夜奔袭百余里,随团向傅作义部35军军部发起总攻。那场战斗中,敌35军全军覆没,三连被纵队授予“尖刀锐利”锦旗。

“后卫阻敌九死不悔,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李连长告诉记者,战争年代,连队前辈们既能当后卫又能打前锋,以过硬的牺牲奉献精神打造“锐利尖刀”,一次次克敌制胜、不辱使命。

1951年,连队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敌军在6个炮兵营、120余辆坦克及40余架次飞机的支援下,每天投入1—2个团的兵力向马良山地域轮番进攻。上级命令:“红三连”作为第一梯队,完成夺战主峰任务。

牺牲奉献的意识有多强,任务完成率就有多高。连长牺牲了,副连长顶上;干部牺牲了,战士顶上……官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发起冲锋,先后与敌人进行12次遭遇战,毙敌280余人,最终将连旗插在主峰上。

“红三连”官兵战争年代当先锋、打头阵,和平年代也绝不含糊。战士邓培喜从战士干到排长,每次急难险重任务都冲在最前面。任“红三连”所在营副营长后,邓培喜带领官兵参加国防光缆施工任务。当时查出患肝癌,可他看到工期吃紧,带头施工不下火线。施工任务完成时,邓培喜倒下了。原沈阳军区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追记一等功。

既当“铁流后卫”,更是“锐利尖刀”。“红三连”官兵演习训练当尖刀分队,抢险救灾上险难地段,施工任务啃硬骨头,连续10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先后参加上级比武130多次,夺得180多枚金牌,在30余次军事行动中出色完成尖刀先锋任务。

牺牲奉献不是无谓牺牲,能打胜仗的牺牲才最有价值

夜黑如墨。“红三连”作为尖刀分队,所有车辆全部闭灯机动,引领全旅数以百计的铁甲战车,从辽东半岛向千里之外的辽西走廊挺进……

这是开集团军训练先河的一次实兵检验性演习,危险系数高。当旅领导把夜间无照明远程机动试点任务交给“红三连”后,全连官兵士气高昂,奔赴野外开展强化训练。

首次夜间无照明驾驶训练,连队有一辆车差点滑下悬崖。“长征时期,连队先辈们不怕艰难险阻,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关键在于面对困难时不怕牺牲、敢于挑战,今天我们更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连队党支部的动员让官兵热血沸腾。

接下来的训练中,官兵走悬崖峭壁、穿沟壑山丘,许多时候车队路边就是万丈悬崖,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但他们不畏艰险,探索出数十种夜间机动作战训法战法,为部队训练提供了经验借鉴。

战争年代为了打赢不怕牺牲,和平年代连队始终把胜战作为牺牲奉献的精神内核,用血性和拼搏铸就连队建设新辉煌。

2008年,旅里展开山林地野战生存与作战方式训练探索。面对全新的课题、让人生畏的恶劣环境,“红三连”官兵联名递交请战书。3个月时间,他们在原始森林锤炼吃、住、藏、打本领,摸索出20余种武器装备山林地训法战法,编撰出《步兵连山林地适应性训练纲目》《步兵山林地训练基础手册》,在集团军和原军区推广。

“军队使命任务在变化,打赢未来战争不能靠无谓的牺牲奉献,只有插上信息化翅膀才能在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连队党支部钻研信息化战法,整理出一套信息化作战知识手册,探索破解30余个影响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成功演练“联合战场情报侦察、精确引导打击评估、立体快速突击破袭”等新战法。

(《解放军报》2016年8月10日 07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