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士兵成长成才扬帆助力
——陆军第38集团军某炮兵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史 浩 特约通讯员 朱建辉

该炮兵团立足本职培养人才,不仅要求驾驶员练好岗位技能,炮长、炮手也要学会驾驶,这样不但让战士掌握了一技之长,而且提高了处理战场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图为一名士官给新兵讲授轮式火炮的驾驶技巧。
61.2%的战士认为,现阶段部队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个人的成才需求;51.6%的战士对自己退伍后的就业担忧……这是两年前,陆军第38集团军某炮兵团的一份官兵思想调查;两年来,该团在实践中摸索出“借力”育才的方法,战士对团里育才工作满意率大幅提升。最近,笔者来到该团,深入了解该团如何为战士的成长成才扬帆助力。
就业之“忧”,与学技能之“冷”形成反差
“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总说部队是个大学校,其实部队也一样,不少退伍的老士官只能忍痛扔下十几年的手艺,重新学习其他谋生技能。”一营二连指导员李明聪对笔者说。退伍后军事技能用不上,极大地挫伤了战士学习技能的积极性,退伍择业的担忧,是战士成长成才的绊脚石,有了这种“后顾之忧”,很难全身心投入训练工作中。
该团的育才工作并非一张白纸,“周末育才”制度就是该团常年延续的老传统,每周六都会拿出时间,根据战士们自选的专业进行集中授课培训,曾经最多的时候有28个专业供大家选择。但是进入新时期后,“周末育才”却越来越流于形式,被组织种菜植树、打扫卫生所取代,没有“育才”之实,让战士陷入“被公差”的尴尬处境。
育才培养的“冷”还表现在传承上。十一连四级军士长兰健,不但是百发百中的“导弹神射手”,还是擅长平面设计的网络达人,团里很多文化景观都出自他的手。临退伍前,兰健想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但是没人愿意学。战士有一套说辞:学这些手艺退伍后用处不大,学会之后,会给自己招来很多公差勤务。这种想法让兰健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