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善后办如何打造不断线的“保障链”?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万坤 程耀华 王泉财责任编辑:张硕
2016-03-01 02:23

编制由部变组、人员减少过半、任务有增无减,如何破解人少事多的保障矛盾——

“小马拉大车”,打造一条不断线的“保障链”

1月下旬,济南军区善后办接到保障战区新成立军种部队被装调整发放的任务。

需求大、时间短、任务重,成立伊始接到的这次紧急保障任务,沉甸甸地压在善后办保障组领导心头。为啥?改革人员分流后,原本由一个处人员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能由被装处助理员陈中毅和张海宁两人承担。

“接到任务后,我们倍感压力。小到姓名牌、臂章,大到各型号冬装、衣物,60多个品种、成千上万的被装……从数据统计、制作报表、被装调拨到发放给每名官兵,工作量大不说,关键是保障关系变更多,一不留神就可能出现漏供、错供。”陈中毅说,“原以为到善后办工作比到战区机关工作要轻松些,没想到任务比以前还要多。”

笔者了解到,改革调整后,留在善后办的原济南军区联勤部机关人员不足原编制人数的一半,机构由原来的部缩编为组,但担负的保障任务有增无减:除自身保障外,既要继续负责原军区联勤部保障的体系单位,还要为新组建战区内单位保障,面对人少事多的矛盾,如何打造不断线的“保障链”?

“善后办前面连着千军万马,后面连着千家万户。我们要主动作为,把善后善为理念根植心间,责无旁贷地抓好服务保障。”在济南军区善后办开展的“讲大局、讲担当、讲纪律、讲奉献”专题学习教育中,政委高建国作思想动员,引导大家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改革强军的重大战略思想,铸牢“支持改革、高效保障、优质服务”的思想观念。

他们围绕建设高效服务型善后办机关展开大讨论,帮助大家放下大军区机关的架子,挑起办公室的担子,自觉做到思保障之责、解保障之难、做保障之事。

针对善后办建制重组,职能尚未健全的现状,他们创新工作模式,将善后办保障组和原军区联勤部机关现有人员合为一体,一支队伍,两块牌子,既承担原联勤部机关职能,又是保障组工作班底,“一身二任”全面担负起部队供应保障任务。

他们还优化结构,按照“内部挖潜、互为补充、一人多用、一专多能”的要求,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重组,确保各项业务运转有序;整合资源,对重点岗位人员缺苗断垄、工作难以运转的部门,采取临时加强、合理补充的方法,借调精干业务骨干搞好补充满足急需。

1月下旬,鲁豫两省遭遇寒潮,不少地区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寒潮来临前,善后办油料保障组人员及时向部队发出预警,同时下达高标号柴油领油计划,统一为担负战备执勤任务的车辆提前更换。善后办负责保障的军兵种部队,无一辆训练车船受到严寒影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