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获得感”自哪里来?
——第21集团军某旅常态化推进为兵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杜 融 朱江伟 本报特约记者 侯国荣
士官家属来队住进年味十足的“兵之家”,困难官兵家庭收到部队春节“慰问金”……春节前夕,陆军第21集团军某机步旅一项项服务基层、温暖兵心的实际举措赢得官兵点赞。各级如何真正做到“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如何让官兵真正以连为家,不断提高军营“获得感”?笔者走进该旅进行调查。
解难帮困,积蓄扎根“正能量”——
以心换心,战士才会把连当家建
去年6月,正当该旅上等兵姬忠尚全身心投入紧张的“9·3”阅兵备战时,突然接到家里电话:母亲徐光香卵巢癌晚期住院。他心急如焚地要请假回家,却遭到母亲拒绝:“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你走过天安门。”但母亲的病情让姬忠尚寝食难安,训练成绩一度下滑。
该旅党委得知消息后,立刻决定派姬忠尚的指导员甘顺和班长张明军,第一时间奔赴医院看望慰问徐妈妈,并送去姬忠尚训练视频、照片和慰问金。这让病床上的徐光香感动不已,多次劝说姬忠尚安心投入训练。阅兵当天,姬忠尚昂首挺胸走过天安门。千里之外的徐妈妈看到这一幕后,病情也得到好转,最终手术成功出院。姬忠尚说:“连队是我家,我没有理由不爱它。”
以心换心,你视战士如亲人,战士才会把连当家建。调查中,笔者得知近几年旅党委开展一系列“暖心工程”:先后拿出30余万元,资助20余名家庭贫困、身患疾病的官兵;协调地方公安、法院,帮助58名官兵妥善处理家庭涉法问题;协调解决120多名官兵家属就业难和子女入学难问题……一项项真心实意为兵服务的背后,是该旅党委“一班人”始终将官兵“烦心事”当作自己“棘手事”的根本态度。
为兵谋利,激发干事“内动力”——
多付一分爱心,多收一股干劲
去年国庆,在该旅祁连山下的野外驻训场,伴随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10对新人在千余名官兵的见证下,手挽手走过幸福的红毯,步入婚姻殿堂。这是该旅在野外驻训地为官兵举办的“情定雄关、爱洒军营”集体婚礼。该旅政委王龙宏介绍到,部队改制换装以来,新装备生成战斗力的任务加重,官兵野外驻训时间较长,导致部分官兵的婚期一拖再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旅里每年野外驻训都为官兵举办一场集体婚礼。
亲人的支持,是官兵安心本职的内动力。该旅每季度在官兵家属中开展“一封慰问信”“一张意见单”“一个礼物包”等系列暖心活动;组织“军嫂夏令营”“家属军事日”“亲人颁奖辞”等互动活动,让官兵与家人加深彼此理解,增强官兵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动力。
助兵成才,增强发展“驱动力”——
想进步有舞台,进步了站前台
“没有连队关心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1月中旬,在该旅“感动雄关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坦克一营维吾尔族战士吐尔洪动情地说。吐尔洪刚入伍时,不懂汉语,平时和战友交流都成问题,训练成绩更是垫底。连队指导员淮甲刚主动靠上去做工作,教他说汉语、写汉字,还发挥他少数民族舞蹈特长,安排他担任新兵连的文艺骨干。慢慢地,吐尔洪的汉语水平得到提高,性格开朗很多,训练成绩随之节节攀高。在该旅组织的一次岗位精武赛中,吐尔洪主动请缨,一举夺得坦克驾驶专业冠军。
调查得知,该旅一直把培养官兵成长成才作为重要责任,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真正使得官兵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站前台;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感动雄关十大人物”“强军精武模范标兵”等先进典型进灯箱、上讲台,邀请官兵亲属为立功受奖官兵颁奖,激发官兵成才动力。
(《解放军报》2016年02月23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