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后办怎么办:千难万难勇于担当就不难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建伟 邓庆颖 康子湛责任编辑:张硕
2016-02-23 02:02

官兵心态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善后办该如何凝心聚力——

越清楚使命光荣,越是能敢于担当

善后办系统点多、面广、线长,小散远单位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编余干部多,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可更让善后办领导担心的是官兵心态复杂,这给善后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一次座谈,不少干部敞开心扉:在支持改革、拥护改革上我们没二话,可毕竟善后办是个临时单位,未来何去何从前途未卜,大家普遍“想得开”却又“难放下”。

——过渡心态。一名干部说:“善后办是临时单位,战友们到了战区机关越干越有前途,而我们却只能越干路越窄直至脱军装,大家感到在这就是过渡,属于临时单位的‘临时工’。”

——失落心态。几名干部坦言:“以前我们是军区机关干部,处于主线主业主位,到善后办后最终目标却是把自己‘改没’,个人发展受限,大家普遍感到情绪很失落。”

——浮躁心态。不少干部自己背着包袱,却还要给别人化解包袱;自己的困难没着落,却还要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很容易导致分心走神,出现不安心、不用心、不尽心的情况。

“解决官兵现实思想问题尤为迫切。”善后办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必须把抓思想搞教育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引导官兵深刻认清中央军委成立善后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善后办工作的重要性。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一位年龄即将到线的副师职干部,到善后办后不仅没有丝毫松懈,反而干得比原来还有劲!

今年53岁的财务处处长许惠彬,还有两年就到退休年龄了。刚接到赴善后办任职的命令时,他觉得该借此调整调整了。可没想到,报到之后他却一改初衷,事事冲到第一线。

“这得感谢善后办党委开展的专题教育,让我认清了岗位的重要。”许惠彬说,从善后办“四要三比”专题教育中他认识到:尽管善后办是临时单位,但却担负着为改革强军减负的重任,能有机会为改革强军作贡献,是军人一生的荣耀!

“越清楚使命光荣,越是能敢于担当。”前不久,该善后办建立编余干部培训队,第一批就有70多名师以上干部参加。几堂课下来,大家斗志昂扬:“不讲价钱,不上交矛盾,不推诿扯皮,站好最后一班岗,努力为改革作贡献!”

抓教育统一思想,重示范引领行动。如今,沈阳军区善后办官兵思想统一、热情高涨:“积极妥善处理好军区裁撤后留下的未尽事宜,把各种难题难事解决好,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