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某团引导官兵用家乡革命故事增强讨论活动实效——

官兵家乡红色文化进课堂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肖碧波 刘 震 本报特约记者 陈 孟责任编辑:吴昊
2015-08-06 02:18

“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近日,广州军区某工程维护团组织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中,湖北红安籍战士刘顺登台唱起家乡的红色歌曲,动情讲述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

分享官兵休假归队带回的家乡革命故事,是该团开展主题教育的有力抓手。他们引导官兵搜集家乡的红色文化和英雄事迹,带回军营、送进课堂分享,使“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更接地气、更走心。

来自陕北的上士马超刚回连队,就迫不及待地展示在家乡收集的历史照片,讲起了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在陕北三战三捷的战斗故事。革命先辈以少胜多的光荣事迹,让大学生士兵孙贺贺激动不已:“我们只有把本领练强,才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优秀文化和红色经典催人奋进,身边的人和事更能打动人心。”该团政治处主任银大雄介绍说,他们结合正在开展的“家风家训家书”活动,鼓励官兵挖掘祖辈丹心报国的真实故事,将好家风融入军人血脉,激发官兵的血性虎气。

“隆冬时节,爷爷所在部队穿的还是单衣,大伙就把干草塞进怀里,美其名曰‘金缕衣’。”在该团国防工程施工现场,官兵休息时组织起故事会,四级军士长耿志刚讲起了爷爷的战斗故事,“一次隐蔽伏击中,爷爷在雪窝子里趴了14个小时,冻得手脚僵硬,可枪声一响,就全然忘了严寒。”

他展开一封爷爷当年寄回的家信,大伙小心翼翼传看,铅笔字依稀可辨:“苦是苦,可打了胜仗咱心里甜……”

真实的感悟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休息结束后,大家施工的劲头更足了。

优秀的文化、感人的事迹、亲人的寄语……官兵家乡红色文化在该团遍地开花,化作润物细雨教育鼓舞官兵,成为塑造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催化剂。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