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集团军某旅用行动刻画军人的时代肖像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5-11 05:39

连队干部帮战士设计成长路线。

“王大拿”开门收徒

■特约记者 赵国涛 本报记者 欧 灿

入伍18年,和机电打了16年交道,拿了8项全军科技进步奖,修理营技师、三级军士长王培君是旅里机电修理的“权威”,他的大名在军区装备部都是挂了号的。这么说吧,全旅上下无论是主战装备、民用设备还是普通家电,只要是“带电”的家伙出了问题,老王出马保证手到病除,官兵都称他“王大拿”。

谁也没想到,“王大拿”也有“拿”不住的时候。一场“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让他坐不住了。

在讨论现场,不少官兵都说王培君是“有本事”的士官典范——硬邦邦的成绩在那摆着呢!王培君正要站起来谦虚几句,连长熊小平一番话让他又坐了回去。

熊连长直言不讳地讲:“老王,你的个人能力没得说,但是在传帮带上做得不够。这两年,旅里新装备列装、演训任务加重,装备修理力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旅里的技术尖子,希望你在这方面有更多担当。”

王培君脸上微微发红。回想起来,平时自己只顾埋头攻关,对上门求教的战友确实不够耐心。扪心自问,是不是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小算盘?这么做,是不是对部队战斗力不负责?单凭这一点,自己就离“四有”标准差得远!

这次讨论后,战友们发现王培君变了。他有一个宝贝书柜,里面全是积攒多年的专业书籍和工作笔记,以前总是“铁将军”把门。现在,锁头摘了,老王当众宣布:“随便看,随便借。”

上门求教的小战士在老王面前也不再怯生生的了,因为只要有空,他就会拉着你坐下来耐心讲解。就算没空,等他忙完了,准保会找上门来,不仅帮你解决难题,还要仔细讲解原理。不仅如此,每当有了急难任务,王培君都会带上一两个年轻战士。他说:“哪怕帮不上忙,一边看着也是学习。”

“王大拿”带徒弟了!熊连长告诉记者,趁着“五一”放假,老王找他商量着物色好了人选,还认真分析了这几个小伙子的特点。“何晓亮基础好,但有点大大咧咧,标准不高;郭守华稳重听话,但是有依赖性,还难以独立完成任务;刚转士官的杨锦玉是个好苗子,就是底子还太薄……”老王给徒弟们量身订制了成长路线图,按他的想法,只要他们肯努力,有个两三年就能出师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