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划画好“自画像”
——第65集团军某旅“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见闻③
■本报记者 毛 俊 特约记者 赵国涛 通讯员 田 来
第65集团军日前组织参谋业务比武,让许多兄弟单位官兵想不到的是,某旅派出的参赛选手中竟有一名政治干部——组织科干事刘刚。
对刘刚来说,能拿到这张“入场券”并不容易。过去,他觉得干好自己的业务工作就够了,对提高军事素质不太上心。年初,该旅开展“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旅领导的一番话让他坐不住了:“当好参谋助手是机关干部的必备素质,不懂军事哪能算有本事?”刘刚奋起直追,苦练新装备操作、计算机标图等军事技能,还主动请缨参加参谋业务集训,逐渐补上了短板。
“‘四有’标准,只有细化到每一名官兵、每一个岗位,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该旅政治部主任邢承收介绍说,大讨论活动中,他们区分旅领导、机关干部、基层干部、不同服役年限士兵等9个层次,制订《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标准参照表》,归纳提炼出各个岗位军人样子的“标准像”,引导官兵照着样子自查,朝着标准努力。
因为去年年底一次腿部软骨瘤手术,下士孙亚康告别了心爱的训练场。一向是训练尖子的他备受打击,变得郁郁寡欢。眼看离服役期满还剩一年,他干脆混起了日子。
大讨论活动中,孙亚康看到身边战友纷纷朝着“四有”标准努力奋斗,思想上深受触动。“遭遇坎坷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目标和方向。”他在讨论中自查自纠,并当着全连战友的面宣布了自己的目标,“《参照表》对士官的样子有5条要求,我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做不到‘军事训练当尖子’,但一定要把其他几条做到最好!”
从那以后,重新确立目标的孙亚康像换了一个人,对每一项工作都讲求高标准,还经常无私地帮助战友解决困难。为配合大讨论,该旅定期开展“寻找最美军人”活动,孙亚康说,他退伍前的目标,就是登上“最美军人”光荣榜。
标准制订起来不难,落实起来却不容易。大讨论活动中,该旅指导官兵对照《参照表》人人制订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争取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4月底的一天,刚从训练场归来的二营五连列兵张静,顾不上擦去满脸的汗水,就三步并作两步冲进连队俱乐部,把他一个月前贴在“我的强军宣言”展板上的一张纸条揭了下来。同时,兴奋地向战友们宣布:“我这个月的目标实现啦!下个月的目标可以升级啦!”
张静是个独生子,入伍前娇生惯养的他,体能训练在连队一直垫底。持续开展的大讨论活动,让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和“四有”标准的差距。按照《参照表》中对义务兵提出的“克服骄娇二气,具备血性虎气”和“敢于挑战永不服输”的要求,他给自己设定了阶段性目标。3公里越野每周提高20秒,一个月提高1分钟——这是张静在班长帮助下,在自己的成长路线图上划定的前进刻度。
而那块“我的强军宣言”展板,就是官兵实现阶段性目标的“预告栏”,上面贴满了五颜六色的纸条:“两周内我要把‘曲力’和‘断力’操作弄明白”“下周日前读完《苦难辉煌》”……每一张纸条都是官兵朝着“四有”标准迈进的见证。
“给每个岗位定标准,与尊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并不矛盾。尊重官兵成长的客观规律,激发其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是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邢承收打了个比方,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不是组织包办“扣模子”,而是教育引导官兵结合个人实际一笔一划画好“自画像”。
帮带不包办,细化不僵化。各连、排、班帮助官兵制订成长路线图时,在瞄准“四有”标准的前提下,普遍注重因人而异搞好成长设计、制订补差措施、加强培养督导。他们把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短期目标,目标定低了帮助提一提,定高了向下拉一拉,让官兵跳一跳够得着,就像在刻度尺上一格一格地增长。
眼盯标准,脚踏实地。采访中,记者有这样一个明显感觉:随着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不同的岗位平台,在不同的任务战线,在用“尺子”比量“样子”的日子里,官兵成长日新月异,部队建设蒸蒸日上……一幅幅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自画像”越画越精细,越画越完美。
(《解放军报》2015年5月09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