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
——走进陆军第41集团军看筹划新年度工作如何保持连续性
■本报特约记者 曾政雄 易晓春

新年开训,某团团长陈铁根带头扎在训练场从严纠治不实训风。黄远利摄
写在前面
科学筹划,是抓好新年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立起的是标杆,体现的是导向。
看不到问题就会固步自封,不解决问题只能停滞不前。岁末年初,本报记者踏访多支部队,从各级党委机关的工作筹划和部署中,感受到一种鲜明的问题导向:查找短板、主攻弱项,注重潜绩、着眼长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新的一年,扑面而来的是紧盯问题常抓长治的新气象。
新的一年,开展新工作、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是搞筹划、谋发展题中应有之义。近日,记者在陆军第41集团军部队采访,发现各级在谋划新年度工作时,虽重创新却不唯“新”,一些需要接续实施的工作、继续推广的经验和持续解决的问题,在新年工作规划中占了很大比重。正是这些延续性内容,让记者充分感受到集团军各级党委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
没完成的接着干,不让一项工作成“烂尾”
某综合训练场,该集团军几年前就开始建设。由于工程量较大,他们决定采取分期建设办法,边使用边完善。去年,集团军党委班子作了调整。在今年是否继续推进训练场建设上,有的机关干部存在异议,认为工程是上届班子决策的,建得也差不多了,不如省下钱来另立新项,更能显示本届班子的“政绩”。
对此,集团军党委态度鲜明:训练场是战斗力建设的基础工程,虽初具规模,但离设计目标还有差距,这钱绝对不能省!在新年度工作筹划中,综合训练场配套设施建设再次成为财力保障的重点。
“基础性工作就像燕子垒窝,必须下一番强基固本的苦工夫。如果没有一点恒心、一股长劲,年年只想垒新窝,结果必然留下一堆‘半拉子工程’!”集团军领导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风光互补便携供电系统”是某团立项攻关的革新项目。去年底,项目还没完成,牵头负责的三级军士长王英俊服役期满面临退伍。
“我走了,这个项目会黄吗?”王英俊颇有些担心。很快,团党委作出组织精干力量继续项目攻关的决定。打消了疑虑的王英俊向团领导主动请缨:推迟离队,和战友一道把这个项目搞出来!
没扫尾的接着干,干出了名堂往深里推。某旅研发的某型指挥平台,克服了部队装备多代同堂、岗位重合等问题。依托这一平台,该旅连续3年在导弹实弹射击中赢得“满堂彩”。
“靶场见成果,不等于战场结胜果。”在该旅新年度训练工作计划中,光是再次论证该平台实战运用能力的训练内容就多达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