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训·新战场见闻二
兰州军区某团——
零下19℃,挺进风雪祁连山
■本报记者 李秦卫 贾保华 特约记者 莫福春
车窗外,寒风刺骨,驾驶室里,李国华却额头冒汗——高度紧张!
前方山路蜿蜒,路面被冰雪覆盖,稍有不慎,车辆就可能滑到一旁的深沟里。
李国华是兰州军区某团九连上士,入伍10年了,他还是头一次在寒冬风雪中挺进祁连山。
不仅是李国华,他所在的团队也是“头一次”。指着远处连绵的大山,团长胡录田说,未来半个多月里,他带领部队将在这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至4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冰川密布沟壑纵横的陌生环境下开展冬训。
往年冬训,该团都是在离团部5公里外的小红山地域。“全团所有连队都在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冬训,轻车熟路,闭着眼睛都走错不了。”
“冬训期一般都是冬歇期,今年咋跟自己过不去?”团长胡录田回答记者:“训练就得实战化,冬训当然也不例外。实战首先要有实战环境,家门口是练不出打仗硬功夫的,所以我们心一狠,就选择到祁连山了。”
此刻,雪越下越大。李国华一边眯着眼睛瞄着前方,一边抬胳膊拭了拭额上的细汗。“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前方一切都是未知,必须谨慎小心。”
在他的后面,该团的车队犹如一条粗黑的线,缓慢地移动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腹地。约1个小时后,李国华和战友们在即将到达的4号地域露营。
17时许,天色渐暗,意外发生。“哧”的一声,记者的头险些因为急刹车而撞在大车厢的铁杆上。
咋了?“车趴窝了!全体下车推车,给后面的兄弟们让路!”跳下车,李国华对一名战士命令道:“小何你留下,呼叫装备保障组,抓紧修好车。”随即,大家沿着山路右侧,踩着全是碎石和灌木树枝的小路继续前进。
“哎呀!”这时,只见前面的上等兵张宏伟身体一滑,滚落到了路边的沟里。“来,抓住背包带。”跟两名战士一起拉张宏伟时,记者一弯腰,一根树枝戳在了脖子上。“一拃长的血口子,渗着血呢,快包扎。”听了张宏伟的话,记者开玩笑地说:“这没开战,战地记者就挂彩了。”
陌生地域,黑夜行军,难道不怕有个闪失?团长胡录田回答:“要抓好冬训,首先要把实战化思想树立起来。天寒地冻,训练起来确实容易出事故,可打仗不分季节,训练不分冷热,绝不能为了保安全而降低冬训标准。”
冰雪路上的艰难,超出了官兵的预料。原本计划1个小时的徒步,他们真正跋涉了3个多小时。晚上20时38分,部队才到达4号地域。
“分散露营!”不一会儿,官兵们便很快“消失”在起伏的雪野间。此时,气温已降至-19℃。
“这地儿虽然没来过,但对这里,我们也不是一无所知。”团作训参谋李正龙告诉记者,来之前,他们准备了这里最新的航空照片,能判读出详细的地形地貌,上级提供的气象数据,也能将气候状况精确到小时。“风向在2个小时后可能会偏北,半个小时后极可能有小雪。”
跋涉了一天,官兵们都休息了。可这时,李正龙却带着几名官兵清点随身器材,准备外出。
手电、背包带、微光夜视仪、指北针……他们要干啥去?“战场侦察!不侦察不是打无准备之仗吗?”李正龙对记者说。
“这一次冬训,我们计划是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仗仗都在新战场上进行。”目送侦察小分队消失在夜幕中,团长胡录田扭头对记者说。
半个小时后,天空果然下起了小雪。明天清晨,等待官兵们的将是一场实装对抗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