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今日要闻>>正文

野战文化告别标语彩旗,突出三种味道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 乔 陈 龙 程端丁责任编辑:张琴2014-12-17 04:12
实战化训练, 需要怎样的野战文化
——成都军区某团紧贴实战需求开展野战文化活动的调查
达到励志卡目标的战士,得到战友祝贺。李昌荣 摄 

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部队处于动中、散中、变中的时间增多。如何贴近实战需求打造野战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向实战化转变?近年来,成都军区某团结合任务实际和官兵思想特点,按照投入少、效益高、易组织的原则,着力打造悦人育人的野战文化。在今年4个多月的野外驻训中,野战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效缓解了官兵的心理压力,激发了斗志,为部队顺利完成驻训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编 者 

“特殊文化风景”淡出视线——

野战文化去哪里了?

巨幅标语无处可觅,飞舞的彩旗淡出视线……2014年8月,成都军区某团进驻大凉山开展野外驻训,部队进驻一月有余,距野战营区仅数公里的阿铺赫鲁老人一家竟毫不知情。直到一次实弹射击,阿铺赫鲁老人家的山羊被炮弹的爆炸声惊得漫山遍野跑时,他才惊讶地发现部队来了。这让几乎每年要与部队打上几个月交道的老人,感到不可思议。

“今年部队来了,怎么就没见标语彩旗呢?”以往,战地标语、形象标志等是部队野外驻训的一道“特殊文化风景”,部队到达驻训地会第一时间悬挂,野战文艺慰问演出也能让人猜出部队的历史、传统甚至编制。多年的经验让老人从标语横幅上就能判断是哪支部队来了,用的是“铁壳子车”还是“长管子炮”。

“以前部队外训,营区的部署,文化环境的营造,讲究的是醒目、气势,注重展示部队传统和特色,文化活动也强调规模层次,驻训地群众很容易知道是哪支部队。”团政治处主任赵思勇介绍,此次驻训看不到彩旗标语,阿铺赫鲁老人的感受恰恰折射出部队文化工作向实战需求转变的步伐。对此,官兵却是喜忧参半。

“三军之事,莫重于密。”可喜的是老乡不知道部队在自己眼皮底下已经生活训练了一个多月,证明大家保密工作做得好,部队藏得住,这是打胜仗的前提;忧的是野外驻训环境艰苦,文化氛围、文体活动是放松身心、鼓舞干劲的重要手段,没有野战文化的熏陶鼓舞,部队战斗力会不会因此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