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标准不能停留在“坐而论道”,要脚踏实地从当下抓起——
从能做的事做起,把该干的事干好
走进广州军区某机步旅作战室,记者眼前一亮:墙上原有的普通地图,已经悄然换成了正射影像的卫星地图。
取下普通地图,挂起卫星地图,旅长杨勇说:“卫星地图是未来作战指挥的主要工具,卫星地图判读已是指挥员、参谋人员的必备素养。树立战斗力标准,贴近实战练兵要说,更要做,我们就从改变指挥员的读图习惯抓起。”
事不大,却见理。战斗力标准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也并非“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让战斗力标准落地生根,就要从能做的事做起,从眼前的细节开始改变!
在广州军区某炮兵旅采访,记者发现,官兵人手一份“岗位作战能力指标拓扑图”。上至旅长政委,下至营、连、排、班、单兵,6级能力指标体系一清二楚。
旅政委刘文彦的能力指标包括“地图使用水平、军事形势判断、战斗行动构想、战场政治工作”等12大类160余项,刚刚上任的他压力很大:“对照能力标准,本领恐慌油然而生!”
细化、细化、再细化;落实、落实、再落实。在岭南军营采访,许多官兵都谈到,确立战斗力标准,不能停留在“坐而论道”上,更不能用讨论战斗力标准来代替落实战斗力标准。要把战斗力标准落到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之中,战斗力建设不仅是“我们”的使命,更应该化作“我”的行动。
过去,某航空兵团突防训练,总停留在800多米的安全高度上。如今,则擦着200米的边界飞。领航员苗大维深有感触:“战机腹部几乎是擦着山头掠过,给视觉和心理带来的双重冲击十分震撼。”
第二炮兵某旅过去满足于简单条件下的“发射成功”,如今则一心追求“作战式发射”。他们主动作为,积极设置复杂电磁环境、恶劣气象条件、强敌介入、敌人反制先制等“四难”展开训练,向实战条件下的实弹发射阔步迈进。
近年来,许多信息化装备缺乏配套教范,部队操作动作五花八门,给作战埋下隐患。广州军区大力推动单装终端标准化训练,一招一式抓标准化战斗动作。如今,官兵操作信息化单装,宛如“生产流水线”上的标准动作,简单、快捷、高效。
“战斗力是一枪一炮打出来的,抓战斗力标准,必须脚踏实地从当下抓起,把该干的事干好。”广州军区一位领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