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之剑:刃向忘战轻备“太平官”
——驻广州战区部队确立战斗力标准调研手记之四
记者在岭南军营采访时,许多官兵说:要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我们注定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问题——抵近战场,我们的距离还有多远?
战场环境不难不险,蓝方部队不像不强,有些演练避重就轻——
拷问实战化,训练场与战场有多远
广州军区某两栖机步师在多次演习中担负主攻任务,常常一路抢关夺隘,势如破竹。
然而,每次走下演兵场,他们总觉得意犹未尽。
缘何?因为“红”“蓝”不对称:该师是第三代装甲装备,而扮演蓝方的某装甲旅还是第一代装甲装备,主战装备“隔代对垒”,实力强弱一目了然,难怪红方总感觉打得不过瘾。
蓝方不像不强,有训练条件限制的原因,也有对对手的作战部署、方案计划、武器装备、战场环境等情况缺乏深入系统研究的因素。但不管哪种原因,一厢情愿地弱化对手,无疑是演兵场的虚功之一。
用实战这把尺子衡量,类似的虚功并不少见,有的习以为常,有的斩不断、理还乱。
有的演练,战场设置因陋就简,战场环境不难不险,一块地形反复用。
有的演习,提前编好脚本、定好动作、反复搞摆练,虽然看起来场面热闹、行动顺畅,实际上却是搞花架子、假把式,上了战场毫无用处。
有的对抗,提前设置好目标,标识越来越明显,生怕看不见、打不上,甚至淡化对侦察能力的检验评估。
谈及这些现象,广州军区一位领导说:“总是抱着观摩的心态看演习,把热闹好看作为评价演习的标准。”
眼前就有一例。一场联合演习在即,筹划阶段便生“龃龉”——
某部要求将装甲目标前置在海滩上,并要求标示“蓝军”阵地,以便于精准攻击;
某部声称,预设的气垫船登陆点不理想,要求另选登陆点;
还有的参演部队为了演习不卡壳,要求蓝方电子对抗部队给出“电磁安全区间”……
演习场就是战场,演习就是打仗。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冯世忠说,如果我们人为地变“陌生化”为“熟悉化”,变“复杂化”为“简单化”,一味避重就轻,我们就会离战场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