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空中机械师”火了:一年一个全军科技进步奖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生 迟玉光 钱人源责任编辑:高飞
2016-06-04 02:04

人才为“羽”翱翔蓝天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加强新型战机人才队伍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徐 生 特约记者 迟玉光 通讯员 钱人源

“人才是战场制胜的关键核心。着眼军事斗争准备,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今年的“两会”上,军队代表张峰围绕加强人才培养认真阐述自己的建议。这建议的背后,是他所在的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经历我军新型战机部队涅槃成长的亲身感悟——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该师领导告诉记者,从开始的白手起家到如今的蓝天亮剑,部队战斗力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批优秀人才的引领驱动。

军民融合塑造“适应装备型”人才

那年,某新型战机列装该师,许多像张峰一样的年轻官兵,从天南海北选调而来,一切从零起步。

该新型战机的战斗力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该师党委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乏人才支撑,起步便陷入困境,问题接踵而至。

“一次任务,新型战机座舱压力调节系统出现故障。官兵不知如何应对,不得不请工业部门技术专家来处理。”张峰回忆说。

故障不断,严重影响了新型战机战斗力生成的进度。怎么办?该师党委痛定思痛:走出人才困局,要善借外力,充分盘活各种资源,走开“军民融合”人才培养路径。他们结合部队担负使命任务和新装备建设发展实际,出台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统筹培养、选拔等工作,着力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随即,一大批年轻官兵被送往科研院所、地方厂家参加培训;地方厂家的专家被请到部队驻地,手把手教授官兵保障知识,使该师人才队伍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能力跃升,初步具备了新装备保障能力。

依靠不等于依赖。新型战机要飞向战场,必须让官兵能够尽快适应新装备熟悉新装备。他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让军民融合从日常保障向空中战场深度发展,一方面让渐渐成长起来的人才领军课题攻关,构建自己的人才方阵。

理念嬗变引导行动转变。从“了解故障代码指向的故障区域”到“理解故障代码表达的故障机理”,从“掌握某软件的使用方法”到“具备某软件自主更新升级能力”……他们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人才方阵得以快速崛起。去年,某技勤大队自主撰写的《核心机件自主保障备忘录》得到厂家认可。

基层沃土孕育“科研创新型”人才

最近,“85后”机械师顾瑞在该师“火”了。自从前年研究生毕业分到机务中队后,他一年拿一次全军科技进步奖。

前年,顾瑞研发的“空中机械师飞行训练与特情处置仿真训练系统”从根本上革新了原有空中机械师训练模式,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去年,他牵头研发的“新型发动机非常规排气系统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再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层紧贴装备应用,需求呼唤创新,问题引领创新,得天独厚的创新生态让我的技术优势得以发挥。”顾瑞这样解释自己的成果迭出。

科研创新型人才的迅速崛起,源于实战化训练问题的倒逼。近年来,该师担负的任务呈现多样化趋势,装备性能瑕疵、训练模式滞后、保障能力偏弱等问题,成为新型战机战斗力提升的“拦路虎”。

同时,该师官兵呈现出学历高、素质强等特点。师党委深刻认识到:只有把官兵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鼓励结合岗位需要和战训需求锐意创新、攻坚克难,才能在不断破解难题中推动实战化训练走向深入。

该师把创新驱动作为破解实战化问题的突破口,把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作为团队创新的“酵母”,鼓励官兵紧贴装备创新,集智攻关破解难题。

基层自主创新的“种子”,如今在全师迅速开花结果。去年,某新型装备列装部队,使用保障中的一系列新技术课题摆在了官兵面前。结合任务,他们开展“创意众筹”活动,广泛收集官兵想法提案,科学评估立项的可行性,把好的创意转化为科技成果,并及时收集应用反馈信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实战标准淬炼“多维复合型”人才

天高云淡,某海域上空,一架淡蓝色涂装的特种机正在执行警巡任务,各席位战勤人员全神贯注各司其职。

“雷达发现某机场起飞一批敌机……”敌情警报瞬间打破了机舱的宁静。

“报告敌机机型,作战性能参数……”接到地面指挥所传来的指令,机舱内没有战勤人员能完整回答这一问询。

无法准确判明敌情,就无法为指挥所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作支撑,就会导致错失制胜先机。这一问题折射出的是空中战勤人员知识结构囿于本职专业,能力素质迟滞于战场需求。

“特种机是体系作战的重要平台,我们战勤人员不应仅是设备操作员,更应是对体系、对战场、对敌我都有深度了解的高素质参谋人员。”该师师长吕建强在战斗总结中提出:“必须着眼战场需要,打破专业界限,融合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体系作战素养,培养多维复合型人才。”

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信息化作战,“飞”出一片新天地。他们打破团、站、中心等单位编制,建立“中心-大队-中队-分队”四级互助学习网络体系,紧盯“六个作战重要环节”“七种作战关键要素”开展“双学”活动,组织官兵赴歼击航空兵部队进行实兵指挥引导集训,与某指挥所、某航空兵师等指挥机构开展异地同步模拟对抗训练。

基于实战背景学、练、战,带来的是部队战斗力的提升。该师领导告诉记者,仅去年,他们就取得25项作战理论研究成果,遂行完成多项重大演训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