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空军>>正文

蝉联“金头盔”这样成就:揭秘我军80后空军王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魏 兵 胡晓宇 杨 进等责任编辑:齐冰昕2015-01-12 08:59

风险,实战化训练不可回避的问题。蒋佳冀认为:寻求战斗力与飞行安全平衡,关键在于坚持战斗力标准,理性把控训练规律——

“平时多走险途,战时才有坦途”

蒋佳冀和他的雄鹰团队阔步前行。肖燕锦 摄

2011年,这是蒋佳冀个人和团队的转折之年。

2010年秋,蒋佳冀所在航空兵某师所属二代机团参加空军突防突击竞赛考核。考前一天,上级通报一起外单位的飞行事故。第二天该团因担心飞行安全降低难度突防,在考核中吃了败仗,受到严肃批评。

时任三代机团飞行大队长的蒋佳冀和该师所有官兵一样,面对批评脸红心跳、如坐针毡。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低谷之后是深刻反思:训练四平八稳,难度强度不够,满足于完成架次,保证安全。一次次讨论、一回回检讨,“战斗力标准”几个字深深烙进蒋佳冀心中。

痛定思痛,该师列出四方面18项整改细目,超低空训练成为突破口。

新修订的飞行训练《大纲》规定超低空训练的高度为数百米至几十米。而部队地处丘陵地带,多云多雾,能见度差,该把训练的最低高度定在多少?团训练计划经过3次修改,最终确定最低飞到大纲要求的最低高度。

“必须按照大纲要求的最高标准来!”地图作业精确计算和直升机实地勘测后,蒋佳冀前舱带头试飞,师团领导亲自后舱押坐。一路风驰电掣,一路精诚协作,超低空飞行顺利通关。

然而,实战化训练的路子并不是一马平川。

2011年初夏,该团在高原组织穿山沟飞行。一架战机穿越峡谷急转,挂断了高压线上的避雷线,险些造成飞行事故。

接连的事故征候引发不少顾虑,有人喊“刹车”。

师团顶住压力,用行动作答:加强风险控制,标准不可降,难度不能低!

历时近一年的“背水之战”,该师终于攻克超低空这道难关。当年盛夏,三代机团参加体系对抗,对地突击取得佳绩;深秋,二代机团突防突击考核荣获了突防第一、突击第二、总成绩第二。

实弹空靶打边界、长时间远海飞行,远距离超低空突防……过去的高难课目,如今成为家常便饭。

作为训练带头人之一的蒋佳冀说:“经历低谷之后我们明白:最大限度发挥装备性能,进行极限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训练质量与安全水平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