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多岗保障模式提高了机务工作效率,保证了官兵休息时间。 张清洪 摄
到北空某航空兵师采访,恰逢一个“APEC蓝”的好天气,让人感到呼吸舒畅、心情愉悦。接受记者采访的师领导说:“就如同这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样,良好的作风可以理顺官兵心气、纯正单位风气、鼓舞部队士气;反之,则会涣散人心,影响战斗力。”
发之春华,收之秋实。师党委机关以“还时于兵、还权于连,减会议、减文电、减检查”为抓手,持续加大改进作风力度,使清风正气充盈座座营盘。
还时于兵,还的不仅是时间
“节假日休息,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采访中,听不少机务兵为师党委“还时于兵”的举措点赞时,记者心头还满是疑问。但一结合航空兵部队的特点和任务,记者打心眼里佩服师党委力主此事的魄力。
航空兵部队有句行话:飞行是靠天吃饭的。意思是,只要气象条件允许,战机随时会开赴起飞线。这意味着,机务和场站参与一线保障的官兵,必须随时做好进场保障准备。加之近年来该师飞行训练时间增长,演练、轮战、驻训任务增加,机务和场站一线保障官兵有时日均在场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
“说来你也许不信,我们曾经为了保证阶段性飞行训练任务,连续几十天没休过节假日。”某场站弹药大队技师杜世凯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官兵弦绷得很紧,精神压力极大。”
来自基层的原生态声音同样传到了师党委一班人耳朵里,引起大家深刻反思:过去那种一味靠加班加点保证训练任务完成的做法,既不符合训练规律,又侵犯了官兵正当权益,必须加以改进。
他们从科学把握训练节奏入手,向机务和后勤保障模式改革抢时间、要效益:打乱原有建制和编组,力量重新调配、优化组合,跨专业、跨行业的精确化综合维修保障机制应运而生;推行一人多岗保障模式,司机下了牵引车又上空调车、充氧车、电瓶车,遂行多种专业保障任务……
在此基础上,师党委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基层官兵每周休息天数不得少于正常休息日。“上个月我们团飞行场次密集,还完成了整建制拉动任务和空中加油训练,这么大训练量,机务官兵也按规定正常休息了8天。”聊及这些,军械师宗荣兴心里美滋滋的。
规范权力,规范的是权更是责
规范权力运行,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
一名师领导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个战士想参加考学,托关系找到师领导的好友,想让部队照顾一个参考名额。
接到老朋友的说情电话后,师领导答应了解了解情况。结果一打听,这名战士表现一般,也没有得到连队党支部的推荐。师领导对朋友如实相告:“连队没推荐,这个忙我实在帮不上。”
“插手基层事务,败坏部队风气,影响部队士气,得不偿失!”师领导紧接着讲了几年前发生的两个反面例子:
一个机务中队的士官司务长,工作不尽心尽力,仗着“在机关有靠山”,自身要求又不严。党支部想把他换了,结果他找到中队干部说:想撤我的职没门,那得上面说了才算!后来,尽管这个司务长受到严肃处理,还是造成了恶劣影响。
还有一次,部队组织高难课目训练,面对飞行把关签字,大家都往上级推。原来,几次组训,领导机关都一竿子插到底,结果就出现了“上不敢放权、下不敢担责”的局面。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训,师党委按照《纲要》等法规制度要求,大力推行“还权于连”。某场站警卫连指导员尚磊告诉记者:“现在,党支部权力归位了,不论士兵考学、提干、学技术、选士官,还是干部提升、奖惩、考评,支部没研究通过,谁都别想绕过去!”
“‘还权于连’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更深层次的要求,是引导各级用好各级的权,各级负起各级的责,谁都不能越权、搞特权,谁也不能推诿、推责任!”师领导补充道。
减负增效,走出的是思想误区
“效益明显提升”,师宣传科科长朱长义用6个字概括今年工作。他解释说,这得益于师党委机关的“减负增效工程”,自己终于从材料堆里解放出来,扎进基层摸实情、搞教育、传帮带、抓落实。
材料少了,篇幅短了,会议精简了,检查合并了,下基层的脚步更勤了,工作指导更实了……这一年,许多机关干部有着和朱科长同样的感受。
记者从师里的“减会议、减文电、减检查”刚性规定中看到,他们对各级如何减少会议、精减文电、控制工作组、规范检查考核、压缩大项活动等都作了具体要求。比如,规定各团各场站军人大会不得超过1个半小时;除特别需要外,机关不得为师领导准备讲话稿;不再派工作组按季度督导验收基层工作,而是采取安排领导和机关干部蹲连住班的形式取而代之,等等。
规定一出,掌声一片。“那种把出材料、转经验、搞评比当作工作成绩的思想误区必须破除!”师政治部主任李喜龙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根治“五多”顽症,必须让机关工作回归到求真务实上来。
师党委率先垂范,一班人深入基层摸实情,会议发言不用机关捉刀代笔。机关的参谋、干事、助理员,纷纷走进机场一线、班排战位收集第一手资料。“对部队现状和存在问题心里有本明白账,指导帮带自然有的放矢。”朱科长如是说。
采访结束作别时,碰到一个雾霾天。师领导告诉记者:“推动部队作风建设,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样才能让‘APEC蓝’般的好作风永驻军营!”
(《解放军报》2014年12月26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