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731”,这座魔窟里没有幸存者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王宏伟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03-08 01:55

荣字第1644部队细菌研究大楼遗址

累累白骨力证

九华山下有座“死亡工厂”

今天,南京九华山下的北京东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荣忙碌景象。然而,日据期间,附近潜藏着荣字第1644部队的生产工厂,杀人于无形的细菌武器,就在这里秘密生产。

1998年8月18日,这里的某家属大院北大门施工时,从地下挖出41个人的头骨,以及大量的肢骨,这些骨头有的被装在盒子里,有的散落在盒子外,有的被装在蒲包里,显然是被凌乱掩埋的,现场还散发出浓烈的刺鼻药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回忆了当年的亲历:“因为怀疑与生化武器相关,现场立刻被封锁,南京市公安局、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先后进入现场并提取物证进行分析。”对尸骨和金牙等物的检测表明埋藏时间约为60年,部分颅骨上的皮革状帽沿、帽箍多为军人遗物,微生物和化学检测表明“样本”中存有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

档案材料表明,南京自1931年以来未出现过霍乱大流行,而挖掘现场在解放前曾是一条小河沟,因此这些骨头都呈被浸泡过的黑色。综合这些信息,专家认为只有侵华日军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并解剖之后,才会把被肢解的骨头集中掩埋。

这些骨骼,属于那些惨死于日军细菌战部队毒手的同胞。

早在这之前,就有更多的铁证表明,在中山东路总部约1公里外的九华山下,有一座细菌战部队的“死亡工厂”。这里原本是兵营和靶场,日军攻占南京后看中这片开阔地,建立了一个“血清疫苗制造厂”,还养了几十匹马掩人耳目,但其主要功能是生产致命的浓缩活细菌浆,以及繁殖大量带鼠疫菌的跳蚤等。

1945年日本战败时曾对这里进行了破坏,参与国民政府接收此处的南京大学生物系助教朱洪文曾撰文回忆:“在试验动物方面有2000多只小白鼠和几百只天竺鼠。在培养细菌用的仪器方面有试管、平板各数十万只。温箱(孵卵箱)、冰箱各数十个,铝质培养箱(按:即所谓石井式细菌培养箱)数百个。在培养基方面有洋菜(琼脂)30余吨,鱼肉精膏百余箱。据大略推算,每2~3克琼脂可制造细菌悬液20~30毫升,仅就日寇所余的这一批培养基,就足以制造灭绝人性的细菌武器3万万毫升。”

关于荣字第1644部队的生产能力,该部队第四任队长佐藤俊二在苏联伯力法庭上受审时供认:“每生产周期内计达10公斤(浓缩活细菌浆)。”

既承担研究任务,也承担生产任务,这是南京荣字第1644部队的一大特点,在这里犯下的细菌战累累罪行,只有哈尔滨的第731部队可以与它相提并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